首页> 中文学位 >格雷·史奈德《山河无尽》中的空间和地方
【6h】

格雷·史奈德《山河无尽》中的空间和地方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Abbreviations

Introduction

0.1 Gary Snyder and 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t End

0.2 Literature Review

0.3 Theoretical Principles on Space and Place

0.4 Outline of the Thesis

Chapter 1 Influential Elements in the Shaping of Snyder’s Sense of Space and Place

1.1 His Enthusiasm for Nature

1.2 His Love for American Indian Lore

1.3 His Faseination with Chinese Culture

1.4 His Allegiance to American Wilderness

Chapter 2 Space in Snyder’s 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t End

2.1 Textual Space Between Lines

2.2 Topographic Space in Maps

Chapter 3 Place in Snyder’s 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t End

3.1 Kitkitdizze

3.2 Urban Cities

3.3 Back Countries

Chapter 4 Ecological Interpenetration of Space and Place in Snyder’s 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t End

4.1 Reinhabitation

4.2 Sangha

4.3 Inner and Outer Worlds

Conclusion

References

详细中文摘要 格雷·史奈德《山河无尽》中的空间和地方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格雷·史奈德是当代美国深层生态学的桂冠诗人,其诗歌创作旅程始于美国加州山区,延至日本京都禅院,在地方、空间和文化的维度上跨越了太平洋东、西两岸。历时四十载,史奈德创作了《山河无尽》这一伟大诗集,给读者呈现了一幅中国古代山水画卷与一部美国当代山水诗歌之间跨时空的共生性和圆融感,透视出诗人独特的空间观和地方观。
   本文在借鉴段义孚的空间观和地方观的理论基础上,以史奈德本人的空间观和地方观为主要理论依据,旨在研究空间观和地方观在其巨作《山河无尽》中的呈现方式。段义孚认为空间观和地方观的形成受到个人经历的影响,本文从史奈德生平所处的环境及经历论述影响其空间观和地方观成型的各种因素,然后分析《山河无尽》文本中的空间和地方的呈现过程。空间和地方是物质与文化世界背景下的一对二分体,它们相互贯通,密切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然而,它们也存在一些差别。在段义孚看来,“空间”是运动的,具有开阔和自由的特性;而“地方”是静止的,具有定位特性。本文分别从空间、地方以及地方和空间相互渗透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探讨。首先,诗人空间观的呈现表现在其文本创作的技巧及手法留有的独特空间,以及诗行中至始至终流露出来的地理空间;其次,诗人从亲身经历的地理位置中提炼出具有独特代表性的地名来谱写他的地方观;再次,诗人从空间观和地方观中寻求融合与契合点,发展和丰富了他的空间观和地方观。
   通过文本分析和对比研究,本论文认为史奈德在《山河无尽》中体现的空间观和地方观与诗人本身的生活阅历息息相关。诗人所倡导的重新栖住、僧伽和内外世界的崇高生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史奈德寻找空间和地方相互渗透的文化旅程中的深层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