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农村扶贫利益共同体综合绩效评价模式研究
【6h】

我国农村扶贫利益共同体综合绩效评价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农村反贫困中的农业科技投入

1.2.2 农技推广组织的发展及问题

1.2.3 关于扶贫资金绩效评价

1.2.4 文献评价

1.3 研究主要内容与主要创新

1.3.1 主要内容

1.3.2 主要创新

第2章 我国农村反贫困与扶贫绩效评价的理论分析

2.1 反贫困的理论基础

2.1.1 贫困的概念及类型

2.1.2 传统农业改造理论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涵义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导下的绩效评价

2.3 博弈理论

2.3.1 博弈理论的内涵

2.3.2 合作博弈理论指导下的农村扶贫

第3章 融入农技推广组织的扶贫利益共同体构建

3.1 农村扶贫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分析

3.1.1 农业新技术打开贫困闭合循环的缺口

3.1.2 利益共同体存在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3 半强势资源配置模式的扶贫利益共同体形成分析

3.2 博弈视角下构建农村扶贫利益共同体的可行性分析

3.2.1 资金提供者和贫困农民的非合作博弈

3.2.2 引入农技推广组织后的三方合作共赢

3.3 融入农技推广组织的扶贫利益共同体的建立

3.3.1 农技推广组织在完善扶贫绩效评价体系中的作用

3.3.2 扶贫利益共同体内部主体间的利益协调

第4章 构建农村扶贫利益共同体综合绩效评价模式

4.1 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新模式的主体与目标

4.1.1 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新模式的评价主体

4.1.2 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新模式目标的科学性分析

4.2 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新模式的基本框架

4.2.1 多层互评式的评价结构

4.2.2 以技术扶贫为导向的评价流程

4.2.3 基于技术推广应用的评价报告

4.3 构建以农业技术为核心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结构

4.3.1 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的层次

4.3.2 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结构的初步建立

4.3.3 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标准的初步设定

第5章 扶贫利益共同体综合绩效评价模式实施保障

5.1 完善《推广法》保障新模式的实施

5.2 实行农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5.3 对国家扶贫预算中的技术投资进行重点预算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前的救济式扶贫还是之后的开发式扶贫,都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时期的农村扶贫工作更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我国农村扶贫资金有限的背景下,优化扶贫资源的配置、充分挖掘扶贫资源的潜能、不断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当务之急。然而,在传统委托代理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和激励理论指导下的农村扶贫绩效评价方法未能有效解决当前扶贫资金支出存在的使用低效、“造血”不足问题。
   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农业技术发展生产。文章基于农业技术扶贫的视角,以传统农业改造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合作博弈理论为指导,以信贷扶贫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业技术在破解农村贫困闭合循环难题中的关键作用。文章从合作博弈角度分析了引入农技推广组织对农民-农技-农村金融机构三方在扶贫过程中实现合作共赢局面的现实可行性,并在纠正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扶贫制度结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农技推广单位为组织核心,包括贫困农民、农村金融机构的扶贫利益共同体。文章以“造血扶贫”为导向,创新提出将传统的以扶贫资金管理为核心的农村扶贫绩效评价模式,改革为以农业技术为核心的农村扶贫利益共同体综合绩效评价模式。新模式旨在引导扶贫资金发挥“造血”功能,并在这一目标指引下遴选出监督、管理、执行三个不同层次的评价主体,设计了包含立体多层互评式的评价结构、以技术扶贫为核心的评价流程、基于技术推广应用的评价报告三大支柱的基本框架,从扶贫资金的技术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三个维度构建农村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从完善《推广法》、实行农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对国家扶贫预算中的技术投资进行重点预算三个方面提出保障新模式顺利运行的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