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丹红健骨散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6h】

丹红健骨散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我国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认识

2 西医对颈性眩晕的认识

3、颈性眩晕的治疗研究进程

4、结语

实验研究

1、临床资料

2、诊断标准

3、实验方法

4、疗效评价指标

5、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药物治疗颈性眩晕,针对治疗后两组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和临床总结,讨论颈性眩晕的病因、机制,并从医疗角度分析丹红健骨散的临床适应症及其应用方法,为今后骨科临床医生对颈性眩晕患者的诊疗提供一项安全、可靠和高效的治疗方案。
  方法:于2017年4月,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实验研究地点,将骨科患颈性眩晕患者随机抽取7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人。一组为实验组,给予丹红健骨散进行口服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给予颈安康片进行口服治疗。两组均进行一个疗程(2周)的治疗,观察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疗效、体征和颈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液流速情况。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较,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提高(P<0.05),同时,治疗后实验组的颈性眩晕的程度、频率、持续时间和总评分、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和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的平均评分均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34(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26(74.29%),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16);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肩胛上区压痛、旋颈试验和臂丛牵拉实验的阴性率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的肩胛上区压痛、旋颈试验和臂丛牵拉实验阴性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左右颈动脉、基底动脉的VD和VS平均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PI平均水平下降(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的左右颈动脉、基底动脉的VD和VS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丹红健骨散可有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功能,提高颈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颈性眩晕的药物。

著录项

  • 作者

    姜龙;

  • 作者单位

    长春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长春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西医结合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晶石;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眩晕 ;
  • 关键词

    颈性眩晕; 丹红健骨散; 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