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科学报》“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研究
【6h】

《中国科学报》“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国科学报》与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概述

2.1《中国科学报》科技报道特色

2.2争议性科技议题及其报道意义

2.3 《中国科学报》关于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报道

第3章 《中国科学报》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报道内容

3.1 《中国科学报》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的选题来源

3.2 《中国科学报》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的主题与题材

第4章 《中国科学报》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特点

4.1报道立场的客观性

4.2传播主体的权威性

4.3版面处理的独特性

4.4 《中国科学报》“三峡工程”报道案例分析

第5章 关于媒体开展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的思考

5.1 有关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存在的不足

5.2 开展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的优化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新闻作品目录

附录C: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学术与新闻实践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有关科技与经济发展重大决策的新闻报道中,争议性科技议题是常见的报道题材。诸如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高速铁路发展等重大工程的科学决策,以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环境污染治理等社会发展问题,均成为新闻报道中有争议性的新闻议题。争议性科技议题内容虽然是基于科技事实的客观存在,但科学问题产生的多因性和科学技术应用、重大工程的决策的多元性,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观点与不同意见。一些科学性、应用性很强,影响面广的争议性议题,常常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关切,并被新闻媒介重点关注,引发讨论。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报道是一家新闻媒体展现自身能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标准。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对媒体而言不可回避。如何理性、有效地对具有争议性的议题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披露争议性议题科学事实的真相,加强正确的科学舆论引导,值得研究。
  通过对《中国科学报》从创刊以来刊登第一篇有关重大争议性科技议题(1986年04月26日)的报道开始,到2014年7月共548篇有关报道的研究,分析得出《中国科学报》开展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达到了三个方面的目的:一是客观、公正的报道科技事实,二是向受众普及了相关科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三是为科技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
  争议性科技议题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包括科学家)对一种科学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认识有一个过程,需要通过学术上的“百家争鸣”以逼近客观真理。科学探索的不确定性常常使得争议问题难以获得定论,就会引发“观点冲突”。学术质疑和学术争鸣是科学技术“纵深发展”的特点,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之一。
  《中国科学报》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的选题主要来自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不同观点、社会经济建设的不同需求、科学技术应用上的分歧,以及社会热点、焦点中的科学认知等四个方面。《中国科学报》选择了议题,引发讨论,形成重大工程决策科学论证的舆论氛围,促使舆论“螺旋式”深入发展,使争议性科技议题讨论愈来愈深刻,道理越辩越明了。《中国科学报》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原则与形式特点主要体现在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立场的客观性、传播主体(科学媒体和科学家)的权威性、版面处理的独特性三个方面。
  开展科技领域有争议性问题的深度报道非常有必要,但必须基于客观存在的科技事实之上,应遵循科学、客观的准则。媒体在报道争议性科技议题时要精心策划,强化论辩,坚持客观公正;注重消息来源的多元性;新闻写作中要重视直接引语的使用,强化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的写作技法;同时使专业术语通俗化,加强科技知识普及,以利于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