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复杂性程度差异的盈余质量指标市场反应研究
【6h】

基于复杂性程度差异的盈余质量指标市场反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文献综述

1.3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2章 理论基础

2.1盈余信息的有用性与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

2.2有效市场假说

2.3功能锁定假说

第3章 机理分析和研究假设

3.1盈余质量指标的界定

3.2盈余质量指标复杂性程度的界定

3.3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及反应特点分析

3.4盈余质量指标的复杂性程度差异与市场反应

第4章 研究设计和实证检验

4.1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4.2变量说明及模型设计

4.3实证结果

4.4 实证结果分析

第5章 政策建议

5.1提高个人投资者识别复杂盈余质量指标的能力

5.2加快和完善机构投资者的建设

5.3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盈余信息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而盈余质量是保证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功能锁定”而忽视盈余质量的现象,但随着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监管水平的提升以及投资者整体理性程度的逐步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锁定”现象正在减轻,对表征盈余质量的指标也能逐渐做出相应的反应。但由于盈余质量指标具有不同的复杂性程度,所以有些指标相对简单,易于理解;而有些指标则相对复杂,难于捕捉。那么处于发展初期的我国证券市场是否能全面理解这些复杂性程度存在差异的盈余质量指标,并做出正确的反应呢?本文基于对盈余质量指标复杂性程度的划分,来检验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存在差异化反应,从而为提高证券市场的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从盈余信息的有用性出发,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和功能锁定假说的基本原理,同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状况,提出我国证券市场对复杂性程度不同的盈余质量指标存在差异化反应的假设。选取2008~2013年度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指标的市场反应比审计意见指标的市场反应小;净利润现金含量指标的市场反应比主营业务贡献率指标的市场反应小。研究还发现,我国证券市场更关注较为简单的盈余数量指标而非较为复杂的盈余质量指标。
  总体而言,虽然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在日渐提升,但其尚不能对盈余质量做出全面、正确的反应,市场整体倾向于选择吸收相对简单的盈余质量指标却忽视了相对复杂的盈余质量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