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央银行信息交流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
【6h】

中央银行信息交流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1.4 研究方法与文章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央银行信息交流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2.1中央银行信息交流与通胀不确定性基本内涵与分析

2.2中央银行信息交流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作用机制分析

2.3 中央银行信息交流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影响机制

第3章 中央银行信息交流和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指标构建与分析

3.1 模型构成与指标选取

3.2 主要指标的构建与数据来源

3.3 其他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第4章 中央银行信息交流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实证分析

4.1 单位根检验

4.2 确定滞后阶数

4.3 VAR模型估计与检验

4.4 格兰杰因果检验

4.5 脉冲响应函数

4.6 方差分解

第5章完善我国中央银行信息交流机制的对策建议

5.1发挥中央银行信息交流的预期引导机制

5.2强化中央银行信息交流的公开透明机制

5.3培育中央银行信息交流的良性互动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各国中央银行逐渐认识到央行信息交流作为传统货币政策的补充,对于稳定通胀发挥出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政策的密集出台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驾护航,但同时也可能引发由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面对政策不确定性与经济不确定性的双重压力下,货币政策如何稳定通货膨胀预期,防通胀促增长,对我国央行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新常态”的背景下,研究央行信息交流对于通胀不确定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这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中央银行信息交流机制,制定更有效、更具前瞻性的信息交流策略,从而稳定通胀。
  本文在对中央银行信息交流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内涵作理论界定之后,基于Friedman-Ball假说对中央银行信息交流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影响的理论机制进行了阐释。本文提出了中央银行信息交流影响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传导路径。在实证部分,通过提取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关于货币政策立场与货币政策交流的措辞,构建了中国2001年—2014年的中央银行信息交流指数,利用GARCH(1,1)模型估计了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对中央银行信息交流影响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央银行信息交流指数、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政策不确定性、通货膨胀水平与通货膨胀预期建立实证模型。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并建立VAR模型,同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格兰杰因果检验与方法分解方法进一步挖掘各个变量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在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从而触发通胀不确定性的市场条件下,央行信息交流可以稳定公众和市场预期,降低通胀水平,从而让通胀不确定性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最后本文对我国中央银行信息交流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鉴于我国央行货币交流机制还不完善,我国央行需要发挥货币政策交流的预期引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交流的公开透明机制,培育货币政策交流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一个更为透明、效率更高的政策调控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