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建筑及环境的更新与再生研究
【6h】

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建筑及环境的更新与再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经济增长下的城市扩张

1.1.2 矿业城市面临衰退的困境

1.1.3 矿业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

1.1.4 国家日益重视废弃地修复和再利用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1.2.1 国外理论研究

1.2.2 国内理论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废弃闲置土地的再利用

1.3.2 废弃地是矿业城市复兴的载体

1.3.3 铭刻与传承矿业文化

1.3.4 探讨当代建筑创作发展的新方向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及实践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矿业城市

2.1.2 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

2.2 相关理论支撑

2.2.1 可持续发展

2.2.2 恢复生态学与生态伦理学

2.2.3 场所理论

2.3 国外实践

2.3.1 德国:重大事件影响下的区域复兴

2.3.2 英国:工业遗产旅游“点-线-面”推动经济发展

2.3.3 美国:棕地治理

2.4 国内实践及所存在的问题

2.4.1 国内实践:多元化趋势

2.4.2 我国废弃地更新与再生现存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废弃地更新与再生原则

3.1 废弃地更新与再生所面临的挑战

3.1.1 复杂的场地形态

3.1.2 被破坏的土地肌理

3.1.3 特定的服务对象

3.2 我国废弃地现有再生模式

3.2.1 农林渔牧模式

3.2.2 生态工业园模式

3.2.3 房地产开发模式

3.2.4 旅游开发模式

3.2.5 城市开敞空间模式

3.2.6 城市公共空间模式

3.3 废弃地更新与再生原则构建

3.3.1 注重社会参与

3.3.2 践行可持续发展

3.3.3 回归地域场所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蜕变式更新与再生策略

4.1 重构既有

4.2 废弃地环境恢复与优化

4.2.1 自然环境的恢复

4.2.2 建筑外部空间优化

4.3 建筑内部空间更新

4.3.1 功能置换

4.3.2 空间重构

4.4 建筑外部形式的重塑

4.4.1 材料异构或同构

4.4.2 色彩协调或对比

4.4.3 建筑构件的加与减

4.4.4 照明设计

4.5 建筑技术的应用

4.5.1 废弃地常见建筑结构类型及特点

4.5.2 改善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4.5.3 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介入式更新与再生策略

5.1 筑建在地

5.2 介入方式

5.2.1 以景观方式介入

5.2.2 以建筑方式介入

5.3 废弃地典型地貌与场地张力

5.3.1 废弃地典型地貌种类及特征

5.3.2 废弃地场地张力

5.4 新建建筑的形态塑造

5.4.1 新建建筑与原有场地的对位关系

5.4.2 新建建筑与原有场地地图底关系

5.4.3 新建建筑形态表现

5.5 新建建筑与废弃地环境的融合

5.5.1 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

5.5.2 空间的连续

5.5.3 空间氛围的整合

5.6 新建建筑内在结构逻辑与材料的选择

5.6.1 新建建筑内在结构逻辑

5.6.2 新建建筑材料的选择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矿产资源是维系人类生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化基础。矿业城市大多依矿而建,它们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变,传统矿业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区域衰退等问题,许多矿业用地成为了废弃之地。另一方面,城市扩张带来的用地需求增长与土地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又制约着矿业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国家对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修复和再利用日益重视,也为废弃地更新与再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盘活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能够有效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促进矿业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中国城市严重同质化的今天,还能为矿业城市打造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
  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界定了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相关概念,总结了所需的基础理论,进而对国内外成功的矿业废弃地更新与再生理论以及优秀实践项目进行了纵向研究分析与横向对比。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建筑及环境更新再生所面临的挑战,总结了现有的六种再生模式,构建了废弃地建筑及环境更新与再生的原则。在原则的指导下,提出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建筑及环境更新与再生的两种方法:蜕变式与介入式。蜕变式是将废弃地既有建筑与被污染、破坏的环境作为出发点,从环境恢复与优化、建筑内部空间更新、外部形式重塑以及建筑技术应用四个方面来进行废弃地更新与再生,实现“重构既有”;介入式则是基于场所理论,以“筑建在地”为目标,在对废弃地场地地貌与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些场地特征,同时结合当地矿业文化,设计与场地环境融为一体的建筑与景观,建筑与景观“轻质介入”,实现对场地的最小干预,随着异质事物的介入,废弃地将被激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在最后的附录部分,作者一是总结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矿业型工业遗产,二是对我国现有矿山公园的矿产类型与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建设情况予以了关注。
  综上,作者在阅读大量文献、研究相关实践案例后,基于废弃地亟待盘活、矿业城市资源枯竭亟待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针对废弃地现存的废弃建筑、被破坏场地、受污染的环境等现状,从废弃地建筑与环境两个要素出发,提出了废弃地更新与再生的相关原则与方法。希望能够为以后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更新与再生实践提供参考与启示。

著录项

  • 作者

    何觅然;

  •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 学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魏春雨;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4;
  • 关键词

    矿业城市; 工业废弃地; 建筑更新; 环境更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