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研究
【6h】

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概述

2.1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的含义、内容和特点

2.1.1 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的含义

2.1.2 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的内容

2.1.3 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的特点

2.2 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的发展历程及思考

2.2.1 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的发展阶段

2.2.2 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发展历程的思考

2.3 农村中小学“和”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2.3.1 确立农村中小学生的和谐价值观

2.3.2 推动传统“和”文化的发展

2.3.3 营造和谐的农村环境

2.4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的理论支撑

2.4.1 中华传统“和”文化理论是研究的理论渊源

2.4.2 马克思主义“和”思想理论是研究的理论基础

2.4.3 中小学生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理论是研究的理论依据

2.4.4 中小学生教育规律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理论是研究的理论

2.4.5人的社会化理论是研究的理论借鉴

第3章 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的现状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分析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2 调查问卷的分析

3.2 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的有效做法

3.2.1 开展教师培训以提高其“和”素养

3.2.2 精编教材以丰富“和”精神培育的载体

3.2.3 构建校园文化以优化“和”精神培育的环境

3.3 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3.3.1 农村中小学生对“和”精神的认识不准确

3.3.2 农村家长对孩子“和”精神培养重视不够

3.3.3 农村学校对学生“和”精神培育的目标不明确

3.3.4 农村社会“和”精神培育的机制不健全

3.3.5 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的内容不完整

3.4 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所存问题的原因

3.4.1 农村中小学生自身动力弱化

3.4.2 农村家庭生活质量普遍偏低

3.4.3 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效果欠佳

3.4.4 农村社会环境的不良引诱

3.4.5 农村中小学生课程间的独立脱节

第4章 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的原则及路径

4.1 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的原则

4.1.1 批判性与继承性相结合的原则

4.1.2 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4.1.3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4.1.4 层次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4.1.5 开放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4.2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的途径

4.2.1 培养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自我培育意识

4.2.2 提高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

4.2.3 强化农村中小学校“和”精神培育的效果

4.2.4 倡导和谐的农村社会风尚

4.2.5 加强农村中小学生课程类型的连贯衔接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展开▼

摘要

“和”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历史上对调节自我和谐,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力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和”文化的精髓,结合农村中小学身心发展规律,将己我和谐、人我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运用到农村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人格塑造、道德品行培育等方面,培育农村中小学生爱自我、爱他人、爱自然的精神,有利于确立农村中小学生的和谐价值观,有利于推动传统“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农村环境。
  我国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部分学校通过培训教师、精编教材、构建校园文化以加强学生“和”精神的培育。然而,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依然存在学生缺乏认识不准确、家长重视不够、学校培育目标不明确、社会培育机制不健全、培育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因此,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要坚持批判性与继承性相结合、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层次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开放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培育农村中小学生学习“和”精神的自主意识,提高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强化农村中小学校“和”精神培育的效果,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风尚,加强农村中小学生课程类型的连贯衔接,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和”精神培育的实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