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私募债券融资方式研究
【6h】

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私募债券融资方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项目区分理论

2.2 项目融资理论

2.3 私募融资理论

2.4 新优序融资理论

第三章 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传统融资方式分析

3.1 BOT融资方式

3.2 TOT融资方式

3.3 ABS融资方式

3.4 PPP融资方式

3.5 外商直接投资方式

第四章 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私募债券融资方式应用分析

4.1 私募债券的概念及其特征

4.2 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私募债券融资的发行要求

4.3 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私募债券融资的交易结构

4.4 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私募债券的定价

4.5 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私募债券融资的运作流程

4.5.1 注册环节

4.5.2 发行登记和托管流通环节

4.5.3 相关信息披露环节

4.6 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私募债券融资方式的相关风险

4.7 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私募债券融资方式的优势

第五章 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私募债券融资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私募债券融资方式存在的问题

5.1.1 资金使用与管理中存在多样化违规风险

5.1.2 定向发行工具存在流动性难题

5.1.3 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

5.1.4 监管体制存在明显缺陷

5.1.5 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不高

5.2 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私募债券融资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5.2.1 缺乏熟知私募债券的专门人才

5.2.2 对“发行方式”的规定偏模糊

5.2.3 现行有关法律规定不完善

第六章 完善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私募债券融资方式的措施

6.1 加强对私募债券所融资金的有效管理

6.1.1 制定完善的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6.1.2 加大对资金违规使用行为的惩处力度

6.2 完善经营性高速公路私募发债市场的流动性机制

6.3 丰富经营性高速公路私募发债的增信途径

6.3.1 经营性高速公路私募发债增信的必要性

6.3.2 增信途径的具体设计

6.4 规范经营性高速公路私募发债市场的监管模式

6.4.1 建立合理的监管模式

6.4.2 构建外部监管协作机制

6.5 积极引导投资者和培养投资者队伍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经营性高速公路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券、BOT、TOT、ABS、PPP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尽管方式多样,但所融资金仍然无法及时满足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的巨额资金需求,因而寻求缓解融资困境的新型融资方式迫在眉睫。
   在现有融资方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巨大资金需求的环境下,资本市场推出了一种创新的债券品种即私募债券,私募债券是指向与发行者有特定关系的少数投资者募集的债券,它能提高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融资效率,缓解融资困境,具有调整融资结构、规范内部管理机制等优势,逐渐成为了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方式的新补充。但是,经营性高速公路公司在利用私募债券进行融资时还存在着违规使用私募资金、私募债券发行流动性受限、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和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研究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私募债券融资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结合经营性高速公路融资的实践,以项目区分理论、项目融资理论、私募融资理论以及新优序融资理论为基础,对私募债券的概念进行了相关阐述。通过深入分析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多种传统融资方式,提出了在利用BOT、TOT、ABS、PPP和外商直接投资等融资方式无法满足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巨大资金需求的状况下,发行私募债券对缓解融资困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发行条件、交易结构、市场定价、运作流程以及相关风险这几个角度全方位分析了我国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私募债券融资方式的应用现状,接着深入剖析了经营性高速公路公司在享受发行私募债券带来融资便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最后,通过对产生问题的成因分析,文章对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如何有效地应用私募债券融资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议,主要包括:
   (1)加强对私募债券所融资金的有效管理;
   (2)完善经营性高速公路私募发债市场的流动性机制;
   (3)丰富经营性高速公路私募债券的增信途径;
   (4)规范经营性高速公路私募发债市场的监管模式;
   (5)积极引导投资者,培养投资者队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