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长株潭城市群县域城镇化驱动力研究
【6h】

环长株潭城市群县域城镇化驱动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

1.2.2 关于城镇化的研究

1.2.3 县域城镇化发展研究

1.2.4 城市群发展研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城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区位理论

2.2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3 非均衡发展理论

2.4 城镇化驱动力理论

2.4.1 经济增长驱动力

2.4.2 产业发展驱动力

2.4.3 主体行为驱动力

2.4.4 制度驱动力

第三章 环长株潭城市群县域城镇化发展现状

3.1 环长株潭城市群概况

3.2 环长株潭城市群县域城镇化发展概况

3.2.1 县域城镇化水平总体概况

3.2.2 县域城镇化发展特点

3.3 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环长株潭城市群县域城镇化驱动力的实证分析

4.1 县域城镇化发展的驱动因素

4.2 样本的选取和实证方法

4.2.1 代表性县域的选择

4.2.2 实证方法

4.3 实证分析

4.3.1 浏阳市县域城镇化驱动因子实证分析

4.3.2 醴陵市县域城镇化驱动因子实证分析

4.3.3 耒阳市县域城镇化驱动因子实证分析

4.3.4 桃源县县域城镇化驱动因子实证分析

4.4 结论与分析

4.4.1 共同点分析

4.4.2 差异性分析

第五章 对策建议

5.1 以产业发展为依托,推动县域城镇化

5.1.1 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都市区县域城镇化发展

5.1.2 通过工业化推动外围区县域城镇化发展

5.1.3 发展产业集群和产业带

5.1.4 加快民生服务业发展

5.2 科学规划,促进县域城镇发展

5.2.1 完善各个县(市)的功能定位

5.2.2 按照中等城市规模,培育发展一批区域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较好的县

5.2.3 将特色城镇发展成为小城市

5.3.1 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

5.3.2 改革和完善现有户籍管理制度

5.3.3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选择一条正确的城镇化道路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城镇化建设快速健康的发展,而且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也是重要的保障。但实践中,我国城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建设质量不高、人口“半城镇化”、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所引致环境和交通压力巨大而周边城镇又往往发展不足等问题。因此,研究探索中大小城市的协同发展问题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本文正是希望在这方面的探索能有所突破。
  城市群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我国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载体,而发展城市群中的县域城镇化,可以起到连接城乡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群中的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和实现城乡一体化。湖南环长株潭城市群不仅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城市群建设的先驱者。本文选取环长株潭城市群中四个有代表性的县域来进行实证研究,以探索驱动城镇化发展的因素为目的,通过理论回顾选取五个驱动因素:人均GDP、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运用1992到2013年的数据,构建VAR模型来检验不同县域城镇化与各个驱动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经济增长是外围区专业协作城市县域城镇化最主要的驱动因素。通过经济的增长,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扩大需求,从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第二,都市区的县域其第三产业对县域城镇化的驱动效果要优于第二产业。由于都市区的县域其现代化程度较高,发展现代服务业更有利于其城镇化的发展。
  第三,第二产业是外围区节点城市县域城镇化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外围区节点城市通过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第二产业能够显著促进其城镇化发展。
  第四,县域城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加,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对于节点城市县域城镇化影响较大。这类县(市)通过城镇的开发建设吸引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从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第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除都市区功能组团城市以外的县域城镇化驱动影响较大。这类县(市)通过发展促进消费的产业,用市场来驱动城镇化的发展。
  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和城市群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