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法社会学视野下“村干部”腐败预防机制研究
【6h】

法社会学视野下“村干部”腐败预防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述评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村干部腐败预防机制的基本内容与主要问题

2.1 村干部腐败预防机制的基本内容

2.2 村干部腐败预防机制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村干部腐败预防机制失灵的原因透析

3.1 文化因素

3.1.1 传统文化的影响

3.1.2 法治文化的缺失

3.2 体制因素

3.2.1 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

3.2.2 村民自治制度不完善

3.2.3 村干部录用机制不合理

3.2.4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不完备

3.3 社会因素

3.3.1 宗族势力的负面影响

3.3.2 村民法制观念淡薄

第四章 完善村干部腐败预防机制的基本对策

4.1 完善村干部腐败预防机制的立法对策

4.1.1 完善《刑法》

4.1.2 完善《村委会组织法》

4.1.3 完善党内法规体系

4.2 完善村干部腐败预防机制的行政对策

4.2.1 健全行政监察制约机制

4.2.2 加强乡镇政府指导

4.3 完善村干部腐败预防机制的司法对策

4.3.1 明确侦查机关相应的管辖职责

4.3.2 健全涉检信访制度

4.3.3 发挥派驻检查室职能

4.3.4 发挥审判的社会预防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村干部”把守着我国政策资金落实的最后一道大门,我国所有支农惠农补贴、资金的管理与发放工作,以及征地拆迁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与实施,“村干部”们都能参与其中。多年来,虽然政府不断地加大打击“村干部”腐败的力度,并且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村干部”腐败的蔓延之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究其原因是缺乏一套整体的、有效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村干部”腐败预防机制。但是“村干部”腐败预防机制的建立并非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要打击“村干部”腐败,更要预防“村干部”腐败,而要预防腐败,就应当而且必须要建立预防“村干部”腐败长效机制。
  本文以法社会学为切入视角,采用经验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典型的“村干部”腐败案例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在此过程中“村干部”腐败预防机制失灵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我国“村干部”的腐败预防机制失灵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完善机制和解决对策。总的来说,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文化因素,包括传统文化的影响、法治文化的缺失。第二,体制因素,包括权利监督机制不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不完善、村干部录用机制不合理以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不完备。第三,社会因素,包括宗族势力的负面影响、村民法制观念淡薄。
  针对“村干部”身份上的特殊性,本文在乡村治理的大背景下,结合“村干部”腐败预防理论,以构建“村干部”腐败预防机制为切入点,从立法、行政、司法三个视角展开对策分析,主要对容易导致“村干部”腐败的环节进行深度剖析,以期完善“村干部”腐败预防机制,发现疗救之策。简单概括后的具体对策是:第一,立法对策,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以及法党内法规体系。第二,行政对策,完善对“村干部”的行政监察制约机制、完善对“村干部”的乡镇政府指导。第三,司法对策,明确侦查机关相应的管辖职责、健全涉检信访制度、发挥派驻检查室职能、发挥审判的社会预防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