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村民自治背景下预防成都P县村干部腐败行为对策研究
【6h】

村民自治背景下预防成都P县村干部腐败行为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研究

1.3.2 国内文献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5.3 课题可能的创新性

第2章 村民自治与村干部腐败相关理论概述

2.1 村民自治制度概述

2.1.1 村民自治内涵

2.1.2 村民自治制度特点

2.2 村干部的内涵及其特点

2.3 村干部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关系

2.4 村干部腐败与官员腐败之比较

2.5 村干部腐败的理论探析

2.5.1 寻租理论

2.5.2 公平理论

2.5.3 权力制衡理论

第3章 村民自治制度下村干部腐败案件探析——以成都市P县农村为例

3.1 P县经济社会背景

3.2 P县村干部腐败典型案件梳理

3.2.1 P县村干部腐败案件分析

3.2.2 P县村干部腐败案件与其他地区比较

3.3 小结

第4章 村民自治背景下村干部腐败原因分析

4.1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出现偏差

4.1.1 村务公开制度落实不到位

4.1.2 民主选举环节把控不严

4.1.3 乡镇行政政权干预过多

4.2 村干部自身存在问题

4.2.1 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对农村政策的全面认识

4.2.2 道德修养不够,缺乏对权力观念的正确认识

4.2.3 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对党纪法规的清醒认识

4.3 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

4.3.1 内部监督的空缺

4.3.2 群众监督的乏力

4.3.3 舆论监督的失效

4.3.4 党政监督的失灵

4.3.5 法律监督的缺位

4.4 小结

第5章 预防村干部腐败问题的对策建议

5.1 健全村民自治管理制度

5.1.1 提升村务公开效率

5.1.2 杜绝选举舞弊行为

5.1.3 构建权力约束机制

5.1.4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5.2 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

5.2.1 把好选人用人关口

5.2.2 建立干部激励机制

5.2.3 改革干部评价标准

5.2.4 强化警示教育成果运用

5.3 实现农村民主权力监督全覆盖

5.3.1 发挥党内监督主导作用

5.3.2 延伸行政监察职能

5.3.3 完善惩处腐败法律体系

5.3.4 引入第三方监督平台

5.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近期曝光被查的少数“小官大贪”、“蚁官巨贪”每每令人扼腕,村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广泛、最为频繁。少数村干部的腐败行为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感情,也影响党和国家在群众中的形象。农村基层反腐处于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最前沿,如何找到农村基层腐败的破解之道,不仅是广大民众关心的政治问题,也是检验我党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准。
  本文基于对村干部腐败案件分析的第一手资料与实地调研,运用访谈分析法与个案研究法,分析成都市P县地区村两委干部腐败案例,并从村民自治背景下探讨当前P县地区村干部腐败现象出现的原因。研究发现:当前的村两委干部腐败特点主要有,一是当前村干部腐败主体“一把手”倾向明显,且呈现出“抱团腐败”的趋势;二是腐败形式多样化,主要以贪污受贿型案件为主;三是腐败手段呈现出复杂化、隐蔽化的倾向。而村干部腐败的动因主要是由于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缺陷和监督失效这两方面。通过对于村干部腐败案例的分析,笔者从村民自治制度中的“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入手,探讨预防村干部腐败的新路径,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反腐败的相关措施和制度,以期实现农村社会反腐倡廉建设常态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