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新加坡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6h】

论新加坡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代理获取

摘要

东盟十国都是我国的友好近邻。在愈益密切的经贸交往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浮出水面。在2001年第五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一致同意于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2002年,在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总理朱镕基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框架。时隔两年,到2004年11月,双方经过紧张而高效的谈判,很快就达成了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并确定在2005年7月1日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为双方的经贸关系扫除障碍,进行制度性创新,这是过去良好经济关系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东盟各成员国着眼于现实和长远利益的理性选择。在此一进程中,新加坡扮演了积极推进、力促其成的角色,其在CAFTA建设中地位与作用都至关重要。 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与地区合作中发挥着龙头作用。由于受自然资源以及市场约束,新加坡被迫采取了开放性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外部资源与外部市场的充分利用,乃是新加坡经济高增长的引擎之一。但这一战略选择也决定了新加坡经济高度的对外依赖性。为了减少外部市场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新加坡不遗余力地推动多边或双边的贸易合作,尤其重视东亚地区的合作。作为东盟的发起国之一,新加坡曾在使东盟成为一个经济合作体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对之寄予厚望。但在东盟内部,成员间工业化程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竞争能力差距过大,制约了东盟区域一体化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必然影响彼此合作,东盟内部贸易只占其外贸总量的20%左右,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集团50%的平均水平,使东盟在面临国际经济集团化浪潮冲击时,没有充足的内部缓冲余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东盟各国大伤元气,新加坡的经济也受到拖累,陷入低迷状态。21世纪初,世界经济不景气,美国、日本与欧盟三大经济体同时陷入困境,使对这些市场高度依赖的东盟国家经济复苏大受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仍以较高速度增长,已经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一个引擎。对东盟来说,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有利于马上扩大对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中国的出口,搭乘中国这一经济增长的顺风车,促进其对外经贸关系的多元化。从长远来看,与中国形成自贸区也是东盟克服自身缺陷的必然选择。在新加坡看来,中国的加入,将使现在东盟内部的经济差异大、贸易水平低和对外依赖性高的弱点会被一个17亿人口的大市场稀释转化,从而演变为一个内部具有高互补性和市场前景广阔的区域贸易集团。 本文主要以新加坡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为主线,阐述新加坡在CAFTA建设中的利益祈求,它在自贸区的酝酿、推动和谈判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响力,它的政策取向及其变化。首先,本文以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了新加坡参与贸易区建设的利益所在。从理论上讲,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促进贸易发展的一种手段,即参与国相互取消贸易障碍,进行某种程度的合作与协作以促进参与国的经济发展。即建立区域经贸合作组织能使生产要素在该区域内得到优化组合和有效配置,使成员国获取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扩大效应,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福利。新加坡作为东盟最发达的成员国,尽管人口少,面积小,但是市场容量却相对较大。由于生产水平发展相对较高,本国又缺乏自然资源,需要进口大量原材料,加上新加坡历来就是东南亚地区的主要转口贸易中心,建立自由贸易区对新加坡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新加坡积极参与CAFTA的构建,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其次,对新加坡在CAFTA构建中的角色地位进行了分析。作为东盟的创始国之一,以及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地区的多功能中心,新加坡在国际事务特别是关涉本地区内外关系发展方面的态度与政策取向对东盟各成员国都有着很强的影响力。新加坡历来把东盟作为其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立足点,将维护东盟团结与合作、推动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放在外交工作的重要地位。多年来,新加坡一直是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的重要外资来源地。新加坡与泰国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关系,2003年1月,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访问泰国,与泰国总理他信共同指出,新加坡和泰国将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