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集群行为中的社会心态研究
【6h】

网络集群行为中的社会心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网络集群相关研究

二、社会心态相关研究

三、社会心态与网络集群

第二章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案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案:

第三章 研究结果

一、网络集群的特点

二、网络集群中的社会心态及归因方式特点

三、网络集群中的社会心态:归因方式的预测

第四章 结果讨论

一、网络集群的特点

二、网络集群中的社会心态

三、网络集群中的社会心态:归因方式的预测

第五章 研究启示及局限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方便了人生的生活,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接受新的信息并分享自己对于某些事件的观点和想法,但这种时效性引发而来的是对某些事件的扩大化、绝对道德化以及群体极端化,甚至将集体谴责和谩骂从网络虚拟世界扩大到了现实世界,严重影响到了现实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以往的网络集群研究基本借助国外经典的集群理论,更注重的是对网络集群事件的解释或对网络集群定义、类型、模式等方面的探究,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紧扣信息时代发展的新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研究网络集群即网络集群行为中的群体的社会心态、归因方式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旨在丰富目前关于网络集群的研究内容,为网络集群研究做出一些有价值的探索。同时,通过增加对网络集群及网络集群行为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的规范网络社会网民的集群行为,引导网络集群事件良性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1.网络集群与网民属性基本一致,即主体偏青年化,受教育程度处于中等偏上,学生及公司上班族是相当的主力军。
  2.网络集群中相对剥夺感“弱势心理”泛化较为突出,应当予以重视
  3.网络集群中存在着“沉默的大多数”现象,一方面是“看热闹”的心理,另一个方面,大音希声,沉默的背后潜藏着未被满足的诉求和压抑的情绪,加之作为“旁观者”一直的观察很有可能会受到很多影响,所以对于有共同关注点的集群也应该予以重视,完善“发声”机制,让“沉默”的人们也能够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合法的利益。
  4.平时对社会新闻从不关注不了解的群体其在社会压力感上显著高于对新闻各种程度了解的人。
  5.网络集群参与者与非网络集群参与者在社会压力感的务工就业问题上差异显著,但是在不同类型事件的社会心态差异都是不显著的。所以,我们相信真正引发集群的可能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引发了人们类似的社会心态。
  6.未受过正式教育的群体其社会压力感显著高于中学、大学专本科、研究生及其以上群体,社会公平感显著低于小学、中学、大学专本科、研究生及其以上群体。并且其归因方式上更倾向于社会归因,即容易把失败归因为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因此容易产生不满、愤恨等不良情绪。
  7.平时不关注新闻时事的被试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偶尔看看、只是追踪关注不发表意见及追踪关注并做出努力发表态度的这三种不同参与度的被试。
  8.各主观阶层被试在生活满意度上及社会压力感上差异显著,生活满意度基本成倒U型分布。社会压力感上,主观阶层为下层和中下层被试显著高于主观阶层为中层和中上层的。并且主观阶层中层及中上层的被试压力感也显著低于主观阶层为上层的被试。
  9.网络集群的社会心态与归因方式存在相关性,归因方式与生活满意度和社会公平感成显著正相关,生活满意度与社会公平感也成显著正相关。归因方式可以较好的预测生活满意度及社会公平感。
  本研究的启示:
  1.真正引发集群行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所引发的人们类似的社会心态。
  2.相对剥夺和弱势心理的泛化应该予以相当的重视,并采取一些政策或者措施予以改善。
  3.对于网络集群的社会心态改善,可以考虑将外部环境、制度手段结合个体归因方式的改善进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