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国内企业员工工作生活质量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
【6h】

中国国内企业员工工作生活质量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1.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1.1选题的目的

1.1.2选题的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工作生活质量研究文献综述

1.2.2组织公民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1.2.3研究文献综述总结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第二章研究的理论基础

2.1工作生活质量研究文献理论基础

2.1.1影响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因素

2.1.2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2.1.3工作生活质量概念在组织中的具体应用

2.2组织公民行为研究文献理论基础

2.2.1社会交换理论

2.2.2心理契约观

2.2.3组织公民行为的特征维度

2.2.4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前因变量分析

第三章工作生活质量与组织公民行为量表预实测

3.1工作生活质量与组织公民行为量表的预测试

3.1.1被试对象

3.1.2问卷修订

3.2正式测试

3.2.1被试样本选取

3.2.2样本特征分布

第四章测试结果分析

4.1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工作生活质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4.1.2组织公民行为描述性统计结果

4.2相关性分析

4.2.1工作生活质量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4.2.2工作生活质量各维度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相关分析

4.3回归分析

4.3.1回归分析过程

4.3.2工作生活质量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回归分析

4.3.3工作生活质量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第五章本论文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5.1本研究主要结论

5.2研究的创新点

5.3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工作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这个概念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工会组织,因为这个概念出根本上表达了企业员工要求参与组织决策和要求组织关注自身更高层次需求的愿望,体现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社会效益以及组织中成员的关注,符合了“人性化工作”的进程,所以很快被西方工业国家广泛接受,并发展为一场普遍的社会运动。工作生活质量(QWL)运动时发达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组织公民行为自从Organ于1983年提出后,一直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了理论铺垫。 国内学者对工作生活质量的研究偏少,有些学者虽然提出了工作生活质量的本土化定义和衡量指标,但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在国内外学者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表述了本研究对工作生活质量的理解,同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研法、企业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编制了企业员工工作生活质量问卷。 考虑到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对工作生活质量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尚无学者涉及到,本研究接下来对工作生活质量及其各个维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探讨了工作生活质量对组织公民行为的预测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 (1)中国国内企业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结构包括十二个影响因素:自尊、生活保障、自我成长、工作与家庭平衡、工作报酬、工作自主性、工作环境、工作变化、升迁、人际关系、公平性、参与决策。 (2)工作生活质量与组织公民行为及其各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除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工作中的公司资源的浪费未被证实外。 (3)员工工作生活质量各维度正向影响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其中相关性系数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人际关系维度、生活保障维度和工作环境维度。 (4)工作生活质量及其各个维度对于组织公民行为各维度具有积极的正向预测作用,除升迁对于企业员工维持人际和谐具有反向的影响外。在对组织公民行为各个维度进行回归分析中,工作生活质量的人际关系维度四次进入了回归方程,可见该维度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极强的预测作用,同时也可看出中国文化背景下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