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
【6h】

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展是发达国家及国际大都市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也被称为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部门,有极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瓶颈”所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三大产业竞争力、创新发展模式、抓住战略机遇、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步伐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空间不断扩大,生产性服务业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区域间严重不均衡发展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抓住时机,依托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区域产业基础,发展迅速,而中西部地区(文中定义为欠发达地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对落后,生产性服务业没有充分发挥其经济功能,没能有效地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研究早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西方研究的时间早,内容比较全面,我国近年来也涌现了大量的优秀研究成果,对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国内外大多数研究成果都是以发达国家或大都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而关于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很少。由于经济落后的特殊性使得我们对遵循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之路是否可行产生疑问,因此,针对区域发展的现状寻找发展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为研究核心。首先在梳理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理论与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的内在作用机理,进而对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制约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最后从发挥后发优势的角度探索适宜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路径,并提出发展战略构想。
   全文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分别从国外和国内梳理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成长动因、对区域的作用、空间分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简要评述,指出已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第二章主要是相关概念的界定,介绍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发展趋势以及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借鉴,并试着建立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理论框架;第三章深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第四章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指出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五章针对影响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第六章探讨了欠发达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后发优势及转换条件,基于后发优势探索出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路径并提出发展战略构想;第七章是以江西为例,根据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第八章总结论文主要内容和结论,指出论文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