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速铁路客站与汽车客运站的衔接模式研究
【6h】

高速铁路客站与汽车客运站的衔接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对象和内容

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第2章 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衔接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分类

2.1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衔接的影响因素

2.2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的衔接模式分类及特点

2.3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衔接模式的客流组织

3.1基于衔接模式的流线组织分析

3.2基于衔接模式的换乘组织调查分析

3.3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的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4本章小结

第4章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换乘空间的优化

4.1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换乘空间的分类

4.2站前广场型换乘

4.3通道型换乘

4.4换乘大厅型换乘

4.5换乘空间的诱导系统强化

4.6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资料

附录B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C 论文图表资料来源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高铁客站的功能组织、空间形态呈现出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为建设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了可能性。为了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资源在城市之间的流动,缩小地区发展差异,高铁客站需充分发挥多种客运交通方式联合运输的优势,缩短高铁客站与城市对外交通的换乘时间、换乘距离,降低旅客的出行成本,高铁客站与对外交通的一体化衔接已成为高铁建设的大趋势。
  公路客运作为我国中短途的客运市场主要承载者,而高铁客站主要依附于中长途的客运市场,二者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充分利用我国覆盖面大、建设相对成熟的公路客运网络作为高铁网络的补充和延伸,从而满足出行旅客的选择多样性。从宏观层面出发,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的高效衔接不仅有利于所在城市的发展,以高铁客运枢纽为核心,结合汽车客运站形成“点—轴”的发展模式,更加速了城市空间结构的进一步演变,促进公共交通网络布局的均衡性。从中观层面出发,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的高效衔接缩短了旅客换乘时间,枢纽的换乘效率提高,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范围,从而为高铁客运枢纽吸引更多的中转人流,发挥高铁客站作为城市对外交通转化节点的优势,实现区域交通网络的高效衔接,带动整个高铁站区的可持续发展。从微观层面出发,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的高效衔接遵循高铁建设的“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五性原则,实现了高铁客运枢纽的高效运转,达到“零换乘”的要求,推动内部换乘系统的协调运作。
  本文首先从城市发展、高铁客站选址、高铁客站规模出发,探索了影响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衔接的主要因素,并借鉴了既有高铁客站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将我国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的衔接模式分为5大类,对其优劣势及适用范围进行总结。最后,针对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的衔接模式的客流组织和换乘空间,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