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耦合系统研究
【6h】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耦合系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2章 知识管理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耦合系统的关系

2.1 知识管理与创新

2.2 知识管理基础上大学生科技创新系统耦合的演变历史

2.3 知识管理基础上大学生科技创新系统耦合的作用机理

本章小结

第3章 知识管理下大学生科技创新耦合系统构建

3.1 大学生科技创新耦合系统的特征和耦合模式

3.2 大学生科技创新耦合系统的静态模型构建

3.3 静态模式下大学生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运作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学生科技创新耦合体系动态知识演化模型

4.1 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动态知识演化模型构建

4.2 动态知识演化模型不同知识层面的演化路径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学生科技创新耦合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5.1 系统动力学及分析步骤

5.2 因果关系分析

5.3 大学生科技创新系统耦合演化的存量与流量分析

5.4 大学生科技创新系统耦合演化的机制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知识管理角度下大学生科技创新系统效率—耦合度双维度评价模型

6.1 大学生科技创新系统效率--耦合度的评价步骤

6.2 大学生科技创新系统的知识管理动力与阻力评价方法

6.3 大学生科技创新系统的效率—耦合度双维度评价模型

6.4本章小结

第7章 案例研究

7.1 案例分析对象选择与评价步骤

7.2 选取对象效率--耦合度测算

7.3 各评价单元效率及耦合度综合分析

本章小结

第8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大学生科技创新是高等院校相关组织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进行吸收、转化、运用、创造和传播的过程,这一过程源于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同时反作用于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推动学科发展,促进校园文化、教风、学风和高校科研活动的进一步提高。2012年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做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和2010年正式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强调了科技创新的地位以及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研究的新方向。但目前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创新协同环境、创新知识管理等方面离文件要求还有差距。为此,本论文提出以知识管理为切入点,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耦合体系的研究框架。笔者以系统分析的方法,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系统耦合的静态层次结构;对传统的知识链和SECI模型进行改进,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动态知识演化模型,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分析方法,分析影响系统耦合的因素和演化轨迹;在建立知识管理阻力和动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数据包络法,建立系统的效率--耦合度评价模型;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实例进行测算和结果评价,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由八个章节构成:第一章论述了本研究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概述了国内外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知识管理及耦合理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括了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主要从知识管理和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关系、大学生科技创新系统耦合发展历程中知识管理的应用历史、知识管理基础上大学生科技创新系统耦合的机理三个方面来探索二者的关联关系;第三章在界定大学生科技创新耦合系统的特征和耦合基本模式的前提下,尝试从系统要素角度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系统进行分析,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耦合系统的静态模型框架;第四章研究知识在知识获取与沟通、知识处理与发现、知识传播与共享、知识使用与创新四个环节上的知识流动规律,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组织知识、团队知识以及个体知识之间的转化规律以及这些规律与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耦合的关系;第五章归纳影响系统耦合演化的因素,运用因果分析方法绘制系统耦合演化的因果关系图,并总结了其演化机制;第六章运用问卷调研的方法,确定大学生科技创新耦合系统中四个子系统的知识管理动力和阻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构建基于效率—耦合度评价的新型DEA评价模型;第七章根据案例分析,分别针对落入(高效率,低耦合)、(高效率,中耦合)、(中效率、中耦合)区间的评价单元提出对策和建议;第八章就全文的研究结论、创新点和下一步研究展望做了全面总结。
  本论文的创新点有四点:一是构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静态耦合系统的层次分析结构框架,并建立动态知识演化模型来分析系统的耦合现象;二是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演化机制;三是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效率—耦合度双维度评价模型;四是针对案例分析基础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耦合系统的构建和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