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6h】

高校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比较分析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

2.1 文化

2.1.1 文化的概念

2.1.2 中华文化

2.2 中华传统文化

2.2.1 中华传统文化概念

2.2.2 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

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含义

2.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2.4.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2.4.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4.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4.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健康发展

第3章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偏差

3.2 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制度保障

3.3 高校没有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体系

3.4 高校教育载体、方式、方法单一

第4章 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思考

4.1 科学规划,为大学生(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基本遵循

4.2 认真实施,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

4.2.1 完善课堂体系和教材体系,发挥课堂教学的灌输作用

4.2.2 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4.2.3 开展主题实践,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

4.2.4 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

4.3 健全制度,为大学生(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根本保障

4.3.1 建立培训制度,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队伍建设

4.3.2 健全高校领导体制,加强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导

4.3.3 建立健全各种机制

4.4 大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意识

4.4.1 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提升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4.4.2 激发大学生主动性,确立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希望,当代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热爱祖国精神的养成有促进作用,对大学生意志坚定、永不放弃精神的养成有支撑作用,对大学生道德感和承担责任的精神有提高作用。包括本文在内的相关研究,不仅可以为丰富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承的相关理论,提供一个模式,而且为高校教育中展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供理论方面的借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研究分析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但在大学传统文化教育中,却存在了多种问题,第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偏差;第二,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制度保障;第三,高校没有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体系;第四,高校教育载体、方式、方法单一。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科学规划,为大学生(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基本遵循;第二,认真实施,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第三、健全制度,为大学生(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根本保障。第四,大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意识。
  在现今科技高速发达的21世纪,不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把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联结起来,是高校永恒的主题。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如此高瞻远瞩,如此重视,是我们做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保证,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也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