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网络育人协同机制及其建构研究
【6h】

高校网络育人协同机制及其建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选题缘由及意义

1.1.1选题缘由

1.1.2选题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国内研究综述

1.2.2国外研究综述

1.2.3研究现状评述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4研究创新点及重难点

1.4.1研究创新点

1.4.2研究重难点

2 高校网络育人协同机制的科学解析

2.1高校网络育人协同机制的内涵

2.1.1高校网络育人

2.1.2高校网络育人协同机制

2.2高校网络育人协同机制的本质

2.2.1需求导向

2.2.2协同联动

2.2.3优势互补

2.2.4合力育人

2.3高校网络育人协同机制的特点

2.3.1开放性

2.3.2立体性

2.3.3协调性

2.3.4引导性

2.3.5渗透性

3 高校网络育人协同机制构建的时代价值

3.1开放与引领:应对高校网络育人现实挑战的迫切需要

3.1.1网络环境的高度开放

3.1.2网络领域的价值激荡

3.1.3网络挑战的协同应对

3.2耗散与整合:增强高校网络育人整体合力的内在要求

3.2.1网络育人的复杂系统

3.2.2网络育人的力量耗散

3.2.3网络育人的力量整合

3.3创新与协同:推进高校网络育人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3.3.1高校德育的重大课题

3.3.2网络育人的战略举措

3.3.3创新增效的必由之路

4 高校网络育人协同机制的有效构建

4.1信息研判机制

4.1.1信息搜集

4.1.2信息整理

4.1.3信息研判

4.2科学决策机制

4.2.1加强顶层设计

4.2.2咨询专家意见

4.2.3充分发扬民主

4.2.4科学高效决策

4.3资源共享机制

4.3.1信息资源共享

4.3.2技术资源共享

4.3.3学术资源共享

4.3.4政策资源共享

4.4协同培育机制

4.4.1三级协同联动

4.4.2教师学生协同

4.4.3网上网下协同

4.4.4校内校外协同

4.5反馈调节机制

4.5.1确立评估标准

4.5.2畅通反馈渠道

4.5.3调节网络育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付玉璋;

  •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 授予单位 武汉大学;
  • 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骆郁廷;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高等教育;
  • 关键词

    高校网络; 育人; 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