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华卵索线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内培养的初步研究
【6h】

中华卵索线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内培养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来源

(一)线虫来源

(二)宿主来源

二、观察方法

(一)宿主的饲养

(二)人工感染方法

(三)生活史各时期的观察方法

(四)产卵量、孵化率、感染率、感染强度和雌雄性比的统计

结果

一、中华卵索线虫的生活史的观察

(一)生活史各时期的特点

(二)生活史与生活年史

二、中华卵索线虫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一)孳生地与宿主范围

(二)感染宿主的方式和宿主体内的发育

(三)产卵量与孵化率的统计

(四)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五)温度对中华卵索线虫影响

(六)两种常用氮肥对存活力的影响

三、中华卵索线虫的体内培养

(一)不同感染方式的比较

(二)不同感染比例的比较

(三)雌雄性比的调控

(四)中华卵索虫虫态的收集与保存

讨论

一、中华卵索线虫的越冬虫态

二、中华卵索线虫的畸形现象

三、中华卵索线虫的开发意义和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外文摘要

图版

后记

展开▼

摘要

该文较为详细地报道了中华卵线虫的生活史、一般生物学特性以及通过体内培养大量繁殖中华卵索线虫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温度维持26℃±1的条件下,中华卵索线 虫完成一代生活史约需3个月;每条雌线虫的产卵量可达2500ˉ5500枚,孵化率约87﹪;对 比鳞翅目常见的农作物害虫如粘虫、棉铃虫、斜纹夜蛾等都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其侵染宿主的方式是通过感染期幼虫直接穿透宿主的体壁而进入宿主体腔,吸取宿主营养生长发育,发育至一定程度后穿透宿主体壁脱出,导致宿主体液外流进而死亡,感染率即为致死率;中华卵索线虫可以以含胚卵、感染期幼虫和成虫多种虫态越冬.研究结果也显示:中华卵索线虫具有巨大的生防潜力,将其进一步开发成为生物杀虫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