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理智与情感的二元对立
【6h】

论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理智与情感的二元对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Acknowledgements

1. Introduction

1.1 Lawrence's understanding of rationality and sensuality

1.2 Introduction to Lawrence's dualism

1.3Argument against tradi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novel

2. Morel Couple --Two Extremes of Rationality and Sensuality

2.1 Mrs. Morel - embodiment of rationality

2.2 Mr. Morel - embodiment of sensuality

2.3 Morel's conflicts- conflicts between rationality and sensuality

2.4 Influence on Paul Morel

3. Mother and Sons - Dominance of Rationality over Sensuality

3.1 Invisible bond between Paul and his mother

3.2 Mrs. Morel and the sun- symbol of masculinity and sensuality

3.3 Morel children - victims of Mrs. Morel's ambition

4. Miriam and Paul - Excessive Emphasis on Rationality

4.1 Lawrence's 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woman

4.2 Miriam- embodiment of spiritual fulfillment

4.3 Miriam and Mrs. Morel's influence on Paul's personality

4.4 Symbolic employment of flowers in revealing the nature of the characters

4.5 Symbolic employment of darkness in reinforcing the theme of the novel

4.6 Reasons for their love failure - dominance of rationality

5. Clara and Paul - Excessive Emphasis on Sensuality

5.1 Clara - embodiment of sensuality

5.2 Reason for their love failure - lack of spiritual communication

5.3 Death of Mrs. Morel - Paul's resurrection and release

6.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展开▼

摘要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堪称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而又颇具争议的小说家之一,尤其作为来自英格兰地区,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的小说家,他的杰出成就无人可比.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他写下了十几部长篇小说和三卷短篇小说集.劳伦斯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他还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勇敢善斗的小品文作者、环球旅游家、以及多产的文学记者.不仅如此,他还将他的天赋拓展到评论、翻译、哲学论述及绘画等诸多领域.然而,他真正的伟大之处还是在于他所创作的小说,正是这些小说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敢于打破十九世纪前辈作家的传统创作方法,以其独特的风格,抒清的笔调,细腻的心理刻画,抒写原始的美和自然的美,以表现人类本能的力量.劳伦斯在发表了他的第三篇小说《儿子与情人》之后才确立了他作为著名小说家的地位.在这篇小说中,劳伦斯将他的笔触深入到了一个从未有人探索过的领域.伊斯特伍德是劳伦斯的家乡,它也为劳伦斯的早期小说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和历史舞台.他在小说中所描写的捉摸不定的大自然、杂草丛生的地形,以及他的家乡诺丁汉郡山谷的神秘色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论文试从理智与情感的冲突这一角度来解读D.H.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许多评论家依据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来分析小说主人公与他母亲的关系.该文从多方面指出该方法多有偏颇不妥之处.小说主人公保罗·莫瑞尔之所以不能正常恋爱,不是因为他对母亲有一种近似乱伦的情欲之恋,而是因为社会和母亲强有力的影响和控制使他内心深处的理智和情感失衡,重视理智而忽视情感,从而身心倍受折磨和煎熬:欲爱不能,欲罢亦难,痛苦万分.《儿子与情人》创作于1910至1913年间,是劳伦斯第一部重要作品.文中许多情节以劳伦斯的亲身经历为篮本,以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矿区为背景,讲述一个矿工家庭的冲突.主人公保罗·莫瑞尔的父亲沃尔特是一个矿工,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粗鲁、直率,乐天知名,只图温饱,仅凭情感和直觉追求生活的天然乐趣:母亲莫瑞尔太太出身于中产阶级,当过教师,知书达理,理智、冷静,是个争强好胜的清教徒,一心想改变丈夫,提高社会地位.随着对丈夫的失望,母亲把爱与希望移植到儿子的身上.由于她过分强烈的影响,儿子们的精神与肉体生活分裂,不能正常恋爱、而极度痛苦.劳伦斯的写作旨在揭示现代社会对人类本能自然流露的压抑和歪曲,反映工业文明对人与人之间和谐自然关系的破坏,并发掘人们内心深处的本能和直觉.社会的高度工业化促使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理智、意志、努力去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获得承认和成功.为此,人们有意无意地压抑、忽略了对自然情感生活的需要.但这种根植于意识深处的渴求又时常侵扰人们的心灵,破坏他们的宁静与幸福.理智与情感、意志和本能的对立是现代社会堕落的根源.劳伦斯认为通过重建个人关系,或许能拯救这种颓废局面.他认为在所有关系中,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通过婚姻建立的关系最为重要.在这些关系中,只有当人的全部自然本性得以充分发挥,才能克服现代文明社会带来的弊端,才能实现生活的和谐、自然.《儿子与情人》充分反映了劳伦斯对这一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的追求.该文通过保罗与三位女性——他母亲、米利安和克拉拉——的关系,阐述理智与情感的激烈冲突.劳伦斯试图在保罗身上体现完美的人性,即理智与情感、意志与本能的和谐统一,既通过努力去争取社会的承认,又不刻意压抑天性的流露;既追求精神的升华和交流,又不放弃对人性快乐的享受.保罗的成长历程,正是劳伦斯对完美人性的探索;保罗经历的挫折、痛苦和失败,也反映了劳伦斯在严峻的社会现实面前,在占统治地位的理智、意志和人们对社会成功的一意孤求面前的无助与迷茫.尽管诸多失望,他们仍没有放弃追求,仍在充满矛盾的社会中蹒珊向前.因此,这部小说既是画家保罗、又是作家劳伦斯在社会中痛苦、漫长的探索、成长历程.该文首先概括介绍劳伦斯有关理智与情感的二元思想,驳斥了运用伊底浦斯情结分析小说的传统方法,提出从理智与情感的冲突这一角度来解读《儿子与情人》.文章的第二部分阐述莫瑞尔夫妇的婚姻生活及他们不和谐的关系给孩子们的巨大影响.在他们的不幸婚姻中已经蕴涵了保罗的恋爱悲剧.以后三章分别叙述保罗与母亲、米利安和克拉拉的复杂关系.由于母亲的影响,保罗耻于正视、表现他对情感生活的渴望,始终无法处理好理智与情感的关系.他与米利安的爱说明只重视理智、意志,忽略情感、直觉的爱只能导致失败,他与克拉拉的爱则显示只有激情、而无精神交流的爱同样不能给人幸福.劳伦斯追求的是二者的和谐统一.文章最后指出理智与情感的冲突这一主题贯穿了劳伦斯的写作生涯,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求二者的完美统一,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该文的另一特点是在分析过程中不时指出劳伦斯对人类学和神话学知识的运用,如对太阳、花、黑暗、舞蹈等意象的描写,从而突出了人物性格,深化了主题思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