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效溶藻细菌混合溶藻特性的初步研究
【6h】

高效溶藻细菌混合溶藻特性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溶藻细菌的分离及其溶藻特性的研究

第三章溶藻细菌混合培养后的溶藻特性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有害藻类水华的频繁暴发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灾害。溶藻细菌作为水华生物防治的可能途径,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关注。我们选择武汉市富营养化池塘为采样点,采用改良培养基法分离得到了四株溶铜绿微囊藻的细菌,编号分别为A1、A3、A4、A5。通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特征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其中菌株A3、A4经初步鉴定,分别属于沙雷氏菌属和微球菌属。 实验结果表明:在溶藻效果上,菌株A1、A4的溶藻效果均较好,在108CFU的浓度,分别经过4天、2天可以全部裂解藻细胞,而菌株A3、A5的溶藻效果较差,仅能杀死部分藻细胞,只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藻细胞的生长;在溶藻方式上,溶藻细菌A1、A3、A4、A5均通过直接方式溶藻;在溶藻范围上,菌株A4的溶藻范围较广,其它三株溶藻细菌的溶藻范围较窄;在溶藻细菌保藏方面,溶藻细菌与黄化藻样共保藏易于溶藻细菌活性的保持,且保藏时间也较长。 我们还探讨了不同的溶藻细菌混合溶藻,以寻找最佳的混合溶藻细菌搭配,实验表明:在溶藻效果上,菌株A3、A4的混合菌群,与单株细菌相比,其溶藻效果更好。并且菌株A3、A4按不同比例混合,其溶藻效果均较单株细菌溶藻效果好,通过菌落平板计数法发现,菌株A3、A4按不同比例混合,经过传代培养后,两株菌的数量比均趋近为1:10,这也说明了菌株A3、A4的混合菌群有一定的稳定性;在不同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混合菌群的溶藻效果比单株溶藻细菌更好;在溶藻方式上,混合菌既可以通过直接方式溶藻,也可以通过分泌某种胞外物质溶藻,且这种物质对热有一定的稳定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