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教知识的传播与晚清士流
【6h】

西教知识的传播与晚清士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选题基本考虑和题解

二、核心概念的厘正

三、相关研究成果的检讨

四、研究之可行性及意义

第一章教禁与传播:道光年间传教士沿海散书活动

第一节政治壁垒:清廷禁教、防夷政策与传教士文化活动

一、禁教与防夷

二、嘉庆、道光朝疲谢的洋防、禁教及鸦片走私

三、传教士的文化活动

第二节道光帝与传教士:宣教册子联系起来的政治事件

一、“阿美士德号”事件与郭士腊散书活动

二、杨妹妹事件

三、被呈奏道光帝之书

四、郭士腊的第三次航行和梁发广州散书

第三节道光十五年:郭实腊、史蒂芬与麦都思沿海散书

一、出行之准备和契机

二、道光十五年的散书航行

三、清廷对所散之书雕刊的追查

四、麦都思、史蒂芬沿海散书

五、散书事件的影响和清廷的结论

第四节弛禁前西教知识传播的文化积累及作用

一、两种西教文化传播模式

二、传教士的文化积累与中国士阶层的摄取

三、宗教宣扬与文化反教

第二章摄取与传播:晚清舆地学思潮与西教知识的传播

第一节“经世”之学的兴起与新舆地之学

一、经世传统的衍续与道、咸经世之学的转变

二、经世诸学的近代指向

三、作为经世之新舆地学的兴起

第二节舆地学传播中的传教士与中国文人

一、1815-1860传教士在华出版活动与舆地著述的编译

二、中国新文人群体之出现及其与传教士之交谊

三、中国文人舆地著述的信息来源与编写

第三节文本解读:舆地著作中西教知识内容的考察

一、几种主要的舆地著作中西教知识的资料来源

二、舆地著作中西教知识的内容

三、文化抵制

四、著述对西教知识传播的影响

第四节、“守道”与“救时”:舆地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

一、传教士的文化传播和宗教传播路线

二、士流对宗教传播的抵制以及对文化传播的主动摄取

三、著述中传教士与中国助译者之间宗教意识的区别

四、关于地理概念和内容的界定:宗教知识纳入的近代地理学科

第三章履实与传播:“走向世界潮流”与西教知识的传播

第一节“讳言边裔”与走出国门:文化传播的新视野

一、清廷出洋政策的确立和实施

二出洋日记送缴成例

三、日记作者对国内保守势力批判的防范

第二节出洋前新知识的储备

第三节文化守持:游历日记文本中西教内容载量分析

一、民间文人游记的西教内容

二、清廷外驻使员日记的西教内容

第四节游历期间的文化阅读结构及新信息源

一、出使人员阅读结构的“变”与“不变”

二、出使人员对西教认识的新信息源

三、新知对旧知的补充与更正

第五节亲历性西教知识源与中国文人的传播及其作用

一、出使官员对海外情形的“窥要领”

二、日记文本在国内士流中的传播和影响

三、出使官员的教案观念和洋务、教案实践

第四章拒斥与传播:晚清反教思潮与西教知识的传播

第一节传教士的散书传教以及文人的反对

一、教会出版及散书传教活动

二、散书所酿成的教案、揭贴书文对教会书籍的排斥

三、文人对散书活动的反对

第二节反教书文揭贴的传播及西教内容:周汉案为例

一、匿名书文揭贴的传谣传统及其社会效应

二、反教匿名书文揭贴的流传方式

三、周汉反教揭贴案例

第三节《圣谕广训》等文教之策对西教宣教的抵制

一、黜异端以崇正学:《圣谕广训》的颁行及其反邪教条释解

二、从泛道德主义批斥到《圣谕广训》之利器

三、同治年间的修约与《圣谕广训》反教的集中倡议

四、禁教实践:学政禁考、地方官以《圣谕广训》抵制西教

五、善书、乡约、《劝学篇》等文教措施反教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基督宗教是以圣经维系起来的信仰体系。它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是新教和天主教两大宗派,统称为西教。晚清,以基督教历史和教义为主要内容的西教知识在中国知识界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几个思潮和潮流进行的。在这些思潮中,中国知识界对它的传播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本文选取了西教知识传播主体(传教士和中国各类文人)的文化活动、传播载体(各种载有西教内容的文本)的流传、传播途径三个方面,考察了它在几个思潮和潮流中传播所表现出的区别和共同点。主要是选取了几个对应项进行研究:传教士的文化活动与中国知识界的应对;西教宣教文本与中国知识界著述中关于西教内容的比较;传教士对宗教书籍的传播与中国知识界书籍传播方式的比较。从这些比较研究中,整理出西教知识在中国士流中传播的封闭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特点。 第一章首先考察了清政府对基督教弛禁前后西教文本传播情况。主要选择了道光十二年、十五年传教士在沿海冒险散书传教的三次活动作为问题分析切入点。在教禁时期,来华传教士集中于广州、澳门和南洋地区,主要从事印刷、编译等文化活动。宣教区域由于教禁而不能得到扩大。但是在道光朝,他们所面对的是教禁松动、洋防疲谢、鸦片走私猖獗、中外交涉频繁等有利政治环境。故此,传教士冒险沿海北上中国,考察扩大宣教区域的可能性。三次沿海航行不仅是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它们在清廷所引起的政治恐慌更是一个政治事件。清廷以及沿海各地方当局对刊发传教书籍的追查促使教会以书籍传教方式的暂停,这与传教士三次航行散书的初衷相悖。他们所散之书,在语体和内容上都不能被传统知识界所接受。三次散书事件表现出西方教会宗教宣传迫切的主动性,而各级官员文人对之则多是驳斥和查禁的态度。这是弛禁前西教知识在中国传播初期两种态度的错位。 第二章主要探讨了西教知识在传教士文化活动和新舆地学者之间传播的关系。西教知识在中国传统知识界中的传播首先要通过主流知识分子对之的文化检选,以使之纳入新舆地知识结构中,这样,西教知识才能借此在知识界得到广泛传播。道光、咸丰年间经世学风的转变是晚清局变中中国文化近代指向的一个标志。在经世致用目的的指引下,中国知识界掀起对边疆和世界史地研究的思潮。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新时代特征,具有近代指向。在新舆地研究中产生了大量的著述,这些著述含载丰富的西教知识,它们直接来源于传教士沿海所宣传的宗教册子、明清时期的传统典籍以及著者与教士接触等几个主要途径。这些著述成为晚清知识界中西教知识传播的源头之一,它们在几代知识界中的影响也使其中含载的西教内容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为此后反洋教思潮提供了了解西教的文本。 第三章主要考察了19世纪60年代逐步兴起的“走向世界潮流”对西教知识摄取并传播的历史现象。出洋的民间和官方文人身历西方基督教国家,直接感受其宗教生活和文化,在日记、游记中大量记载。这些文人在出洋前的知识准备中,多将新舆地思潮中的经典著作随身携带,以便了解西方情状,这是其了解西方基督教的知识储备。他们在西方基督教国家对西教的认识和理性判断不仅检验了其西教知识的准确度,更通过亲身的闻见而补充丰富之。他们在日记中大量记载了西教知识。应清廷日记呈交制度的规定,他们的日记被呈送清廷,也被民间和官方刊发传播。随着这些文本的流传,其中的西教知识在士流中也得到传播。它们甚至也影响了国内各级洋务官员、文人对教案、教务交涉中盲目排斥的态度,使之理性化。这也是西教知识在中国士流中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第四章,论文讨论了晚清反洋教思潮中西教知识的传播情况,主要选择了反洋教运动中的文化反教部分,以书文揭贴中西教知识的传播为研究对象。这些书文揭贴中也大量存在被误解、歪曲的西教知识。对他们的文本流传和西教知识摄取途径的研究是解释其反教原因的关键。在文化因对上,传教士的文化宣教活动与中国文人的文化反教活动是相对存在的。针对教士的散书传教,地方士流以匿名书文揭贴作为反教的方式;针对教士宣教,各类文人主张以宣讲《圣谕广训》作为限制和反对西教传播的文化对策。揭贴中西教知识多来源于舆地思潮中的著述、走向世界潮流中的著述。它也是近代西教知识在中国知识界长期积累和传播的结果。它对晚明、清前中期以及晚清反教资源的挖掘,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界中西教知识的内发性传播方式。 最后,本文尝试从时序中观察中国知识界对西教知识内发性传播的流变,并归纳出其表现出的特性。同时也分析了在晚清传统中国内发性文化、宗教结构逐渐解体的文化环境中,西教知识的传播情况。最后选择了一条延续在晚明降至晚清的“西教东源”说作为个案,来分析西教知识在文人中所表现出的内发性传播特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