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阶段我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6h】

现阶段我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言

第一章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与特征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

二、农民收入低速增长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三、辩证认识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滞缓问题

第二章制约农民增收的诸种因素分析

一、制约农民增收的自然因素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社会因素

第三章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与对策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农民增收开辟“绿色通道”

二、建立农业保护制度,化解自然和市场风险

三、积极面对WTO的挑战,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外贸出口市场

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进程

五、多法并举,综合治理,为农民增收提供安全保障和精神动力

六、立足县情,强化领导,以过硬的作风为农民增收提供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注 释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我国农民现阶段收入的基本情况与特征,着重阐述了我国农民收入的主要特点,即: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尤其是种植业收入持续下降;粮食主产区收入增长低于全国水平;低收入农户和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收入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累积性贫困人口居高不下;插花贫困问题日益突出;贫困人口集中在“老少偏贫”地区;隐性贫困人口数量大。 第二部分,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首先把“自然因素”概括为五个方面,即: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周期长;恶劣的地理环境;分散经营的自然状态和自然资源的限制;低劣的生产生活条件。其次把“社会因素”概括为十个方面,即: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农民增收日益受市场约束;农外产业发展速度放慢与城镇化进程滞后,农民非农业收入锐减;国家的宏观收入分配政策偏差,使农民增收面临明显不利的社会经济环境;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结构调整乏力且缺少资金、技术支持;乡镇企业效益下滑;城乡关系失衡、农民进城门槛过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民素质难以提高;行业不正之风“竭泽而渔”,等等。 第三部分,着重研究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方法和途径。在这一部分里,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一是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角度展开讨论,认为在现时条件下,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构建农产品生产的“板块结构”,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为农民增收提供“平衡木”;就必须实行“精品战略”,提高产业的“含金量”;就必须要实行“集合工程”,扩大产业结构的覆盖面,形成有利于农业增收的产业化格局。二是从建立农业保护制度的角度展开讨论,提出了化解自然和市场风险,为农民增收提供制度保障的五项对策,这就是: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建立农产品缓冲储备体系和风险基金制度;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投入的重点保障机制;建立农业政策性贷款制度;建立政府对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三是从研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所面临的“经济全球化”问题入手,探讨“农产品供大于求”的问题,提出了“调整政策,抢抓机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外贸出口市场”的三点对策,即:建立财政计划性投入制度,为农民增收“输血增氧”;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推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之路;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和相关配套措施,扩大农产品出口。四是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角度进行探讨,提出了“大力发展和壮大乡镇企业,为农民增收提供广阔舞台”的四项主张。文章认为,在现时条件下,要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乡镇企业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步伐,增强乡镇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依托城镇建设扩大乡镇企业规模,实现农村剩余劳力的有效转移;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就必须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镇企业的提档升级。五是从“综合治理”的角度展开讨论,提出了“为农民增收提供安全保障和精神动力”五项主张,这就是:建立安全网,为农村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改善农民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条件,为农民增收夯实基础;在全民中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让科学精神和先进文化主导社会生活,消除社会冲突的文化根源,为农民增收提供精神动力;完善税制,调节收入差距,为农民增收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六是从“立足县情,强化领导”的角度展开讨论,提出了“以过硬的作风为农民增收提供政治保证”的新思路。文章认为,要卓有成效地实现农民增收的计划,就必须正确认识县情民意,为农民增收提供好思路;就必须依托县域现有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为农民增收提供坚强保障;就必须认真落实农村减负政策、粮食收购政策和农村改革政策,为农民增收营造良好的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