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县域农村公共服务模式变革——从“国家单方供给”到“社会协同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6h】

我国县域农村公共服务模式变革——从“国家单方供给”到“社会协同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绪论本文的研究缘起及相关问题阐释

一、研究的动因、价值与视角选择

二、若干重要概念的厘定及阐析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综述

四、本项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五、本文的谋篇布局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变迁:回眸与审视

一、经与纬:目标锁定及研究的开端

(一)时间跨度

(二)空间范围

二、历程审识:演进中的传统农村公共服务模式

(一)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1958年至1978年)

(二)改革开放初至税费改革前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1979年至2000年)

(三)税费改革后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2000年以后)

三、绩效概观:“国家单方供给”思维惯性的延续

(一)总体效果浏览

(二)“隐秩序”思考

第二章传统县域农村公共服务模式嬗变的机理透析:甄别与取舍

一、转型驱动:内部与外界的共同“诱致”

(一)内在困厄“涌现”

(二)外部环境“刺激”

二、变革趋向:系统“扬弃”与“螺旋式”上升

(一)农民需求导向

(二)市场化运作

(三)社会化筹资

第三章多元合作视界中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模式建构:协同与善治

一、概念耦合:“协同学”推衍与运用的必要性

(一)“相变”——从“善政”到“善治”的渐变

(二)“序参量”——公共治理中的“协同效应”发微

二、模式解析:理论构建上的可能性

(一)要素特征

(二)结构体系

(三)系统功能

三、现实考察: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以浙江省长兴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为表述对象

(一)样本选择:长兴县概况

(二)个案演绎:“三大机制”催生新模式

(三)经验凝炼:“协同治理”之道

第四章基于需求导向的农村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行为优化:理念与举措

一、理念更新:以需求为导向的多元协同思维

(一)战略协同的“时空观”

(二)需求适度的“人本观”

(三)均等有效的“服务观”

二、政策选择:以政府为主导的合作共治路径

(一)完善农村公共决策制度

(二)重塑县域微观组织体制

(三)建立广覆盖的公共财政

(四)启动多中心的运作机制

(五)整合网络信息服务技术

(六)创新多渠道的监督体系

结语县域农村公共服务的未来走向:一种全面协同的新境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中央彻底取消了农业税。此后,农民负担更加减轻,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注意的是,与我国城镇经济社会水平的高速进步相比,县域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没有打破。城乡间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等公共服务差距有继续拉大的趋势,当前的农村公共服务显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县域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的主战场。县级政府在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中,处于完善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核心枢纽地位,承担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职能和任务。因此,在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的宏观背景之下,以县域为地理范围来探讨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及其模式变革问题就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学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借鉴现代系统科学中的“协同学”理论,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际,综合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历史与行政生态分析等多种方法,从多中心治理公共事务的角度,对县域农村公共服务模式及其变革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具有一定独到性和创新性的思路、见解和观点。 全文涵括六个部分即“一绪论四章一结语”。 “绪论”简要阐释本文研究的缘起和观察视角,界定和论析若干重要概念和国内外学界研究的状况,搭建全文的研究框架、规定本文的研究方法、阐明本文的篇章结构及创新意图。 第一章至第四章为全文的核心部分,笔者根据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将此部分划分为四大模块。模块Ⅰ-What为第一章,首先解决“传统县域农村公共服务模式是什么?”的问题,是本项研究的始点。 第二章模块Ⅱ—Why,解决“传统模式为什么要变革?”的问题。在甄别与选择的基础上,透视出传统模式变革的内在机理与动力系统。 第三章模块Ⅲ—Should,探讨“县域农村公共服务新模式应该是怎样?”的问题。从公共治理的维度揭示“协同治理”的深刻意蕴和鲜明特征,设计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模式。 第四章模块Ⅳ-How,研究“政府如何来实现模式变革?”的问题。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着力讨论促使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行为优化的理念和路径,为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模式变革提出对策建议。 “结语”部分总结与归纳全文的研究结果,前瞻性地描绘未来全面协同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新图景。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研究视角独特。本文依循公共管理学科中“传统行政→公共行政→公共治理”的价值变迁脉络,以公共治理的视角为切入点,研究县域农村公共服务模式变革的动力机制、目标取向、基本模式以及路径选择。因此,从这种“治理与善治”的观测点出发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更具现实性,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更有针对性。(2)分析工具先进。本文将现代系统科学中的“协同学”理论精髓引入多中心治理的公共管理领域,运用其基本概念、原理来分析和设计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县域农村公共服务的崭新模式。(3)模式建构新颖。本文在协同治理的视阈中,着力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政府为主导、市场运作为基础、多中心治理主体(政府、企业、志愿组织、农民自组织等)互动合作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模式(简称“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模式)。这一模式与前人的研究不同,它具有系统性、新颖性,是本项研究在模型设计上的尝试和创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