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业化与服务业的相关性分析——基于三大区域差距视角分析
【6h】

工业化与服务业的相关性分析——基于三大区域差距视角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1.2.1时间和空间跨度的界定

1.2.2工业化与服务业的涵义

1.3相关文献综述

1.3.1区域工业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差异研究

1.3.2工业化与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1.4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不足

1.4.1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研究方法

1.4.3创新与不足

第2章工业化与服务业相关性的理论分析

2.1分工的一般思想与工业化

2.1.1三次产业的顺次分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工的一般规律

2.1.2服务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

2.1.3工业化的内容

2.1.4区域工业化与服务业发展的阶段

2.2工业的发展从供需两个方面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2.1工业化与城市化使服务产业化成为可能

2.2.2工业的发展为服务业提供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2.2.3专业化分工,促使自我服务向社会服务转移

2.2.4工业化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动服务业向多样化发展

2.3服务业导致工业化交易效率提高和交易费用下降的作用

2.3.1商业服务业发展对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费用的影响

2.3.2金融业的发展对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费用的影响

2.3.3广告、广播电视、保险等服务业在减少交易费用中的作用

2.3.4政府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减少了由市场交易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引起的内生的内生交易费用

第3章三大区域工业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分析

3.1三大区域工业化进程分析

3.1.1中国工业化进程体现地区差异很大

3.1.2三大地区工业化进程速度差距大

3.1.3三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差别大

3.1.4影响工业经济的要素增长的区域差异显著

3.2三大区域服务业发展分析

3.2.1服务业发展同经济发展一样出现了地区不平衡状况

3.2.2三大地区服务业的就业发展状况呈梯形分布

3.2.3东部服务业发展快于中部、西部,人均服务占有量增长迅速

3.2.4各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较大而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

第4章三大区域工业化与服务业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4.1模型变量的选取

4.2单位根检验

4.3协整检验

4.4构建回归模型与实证检验结果

4.4.1构建回归模型

4.4.2实证检验结果

第5章结论性评述

5.1主要结论

5.2政策建议

5.3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工业化是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基于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的差异也日益明显。那么工业化与服务业发展究竟有怎么样的关系?存在的这种关系对未来区域的发展有怎样的启示呢? 本文从分工理论和工业化对经济的增长作用机制角度展开研究分析,全文共五章。第1章导论,介绍本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相关研究理论和文献的综述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2章工业化与服务业相关性的理论分析。主要介绍分工理论的一般思想,工业化的涵义。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工业化与服务业的唇齿效应。第3章三大区域工业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的分析。利用大量的现实资料,对三大区域工业化进程、服务业发展进行深入规范研究和对比分析。第4章三大区域工业化与服务业相关性实证分析。通过建立计量分析模型,更加科学、客观的揭示各地区工业化与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性,承认各地区工业化、服务业发展存在的差距。第5章结论性评述。在规范性总结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总体研究结论,并对把握工业化与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行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