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6h】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生命教育的提出

1.1.1社会发展的现实呼唤生命教育

1.1.2心理科学揭示生命教育的基本性

1.1.3生命是教育的始点和归宿

1.1.4新课改要求生命教育理论的支撑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生命教育研究现状

1.2.2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现状

1.3生命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生活教育理论

1.3.2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

1.3.3建构主义理论

2.生命教育概述

2.1生命教育的内涵

2.1.1四个向度

2.1.2五个取向

2.2生命教育的内容

2.2.1“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

2.2.2“生命的历程”

2.2.3“生命的乐章”

2.2.4“生命的挑战”

2.2.5“自我与他我”

2.2.6“自我实现”

2.3生命教育的目标

3.高中生生命教育现况调查分析

3.1调查对象与内容

3.2结果与分析

3.2.1生命知识的来源

3.2.2生命基础知识的了解情况

3.2.3学习生命知识的态度

3.2.4学生生命体验的状况

3.2.5学生珍爱生命意识的调查

3.3高中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

3.4结论

3.4.1高中生的生命意识呈现多样态

3.4.2教育对高中生的生命意识起着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影响和作用

4.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式

4.1隐性课程-生命教学观的建构

4.1.1教学应是一种体现人的生命性的活动

4.1.2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应是对话的、和谐的关系

4.1.3教学应是一个不断生成与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过程

4.1.4教学应体现为一种唤醒教育

4.1.5教学评价应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4.2显性课程-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的发掘与渗透

4.2.1认识生命篇

4.2.2敬畏生命篇

4.2.3热爱生命篇

4.2.4保护生命篇

4.2.5开发生命篇

5.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5.1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5.1.1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

5.1.2学科渗透

5.1.3抓好生命教育师资培训工作

5.1.4建设好生命教育基地

5.1.5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组建生命教育网络

5.1.6营造生命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5.1.7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研究

5.2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5.2.1课堂教学是生命教育的主渠道

5.2.2实验实习是生命教育的最佳时机

5.2.3开设知识讲座足生命教育的重要形式

5.2.4网络、专刊、黑板报等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补充

6.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案例

结束语:对生命教育的思考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中学生命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展开▼

摘要

生命是美丽的、灵动的,离不开教育的启迪与润泽,离不开教育的引领,使它逐步成长、超越与完善。教育本就是面对生命、提升生命的事业,因此,如何使生命焕发生机,使生命茁壮成长,是现代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然而,反观我们的学校教育却只追求知识、追求功利而忘却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导致教育无视生命的存在,压抑、伤害生命的现象屡屡发生。面对一幕幕发生在花季少年身上的悲剧,我以为这与我们的教育一直缺乏对生命的关注有一定的关系,即我们并没有引导学生从小就懂得如何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命、提升生命应该成为我们对教育的真正期待,这也是当代教育所应做的正确选择。 倘若一个人在各方面所受的教育都很优秀,唯有生命教育严重缺失,一旦酿成悲剧,所有的一切教育也就都失去了意义。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生命是最重要的,生命教育也就是最基本的教育。因此,作为研究生命活动内容和规律的生物学来说,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传统的生物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过于重视传授生物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的备课、上课都以学生是否掌握书本知识和能否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为目标,很少挖掘这些内容之中所包含的人文教育的内容,也很少考虑将生物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健康结合起来,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生物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还要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学生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等。也就是说,新的课程标准对生物学教学的人文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对现有的生命教育的理论进行探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观察法,分析我所在地区学生目前的生命教育现状,借鉴已有的生命教育的经验,然后从现行的生物学教材入手,充分发掘每一章节内容中所蕴涵着的生命教育的素材,探索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并通过教学实践将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希望给以后的生物学教学提供借鉴。同时期盼能抛砖引玉,引发教育工作者对生命教育问题加以思考,进而有助于生命教育的永续推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