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宋代三次宰相兴学及其现代启示
【6h】

宋代三次宰相兴学及其现代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宋代三次宰相兴学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宋初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1、民族矛盾尖锐

2、阶级矛盾深化

3、财政危机突显

第二节学校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1、教育基础薄弱

2、科举制度弊端的显现

第二章宋代三次宰相兴学的具体内容及结果

第一节庆历兴学的指导思想及具体内容

1、范仲淹的教育指导思想及其对科举的见解

2、庆历兴学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熙丰兴学的指导思想及具体内容

1、王安石的教育指导思想及其人才理论

2、熙丰兴学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崇宁兴学的指导思想及其具体内容

1、崇宁兴学的指导思想

2、崇宁兴学的具体内容

第四节宋代三次宰相兴学的结果

第三章宋代三次宰相兴学的联系、特点及影响

第一节宋代三次宰相兴学之间的联系

1、兴学思想的一脉相承

2、教学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

3、科举制度不断改革

第二节宋代三次宰相兴学的特点

1、开启兴学之风的庆历兴学

2、以推行三舍法为主导的熙丰兴学

3、学制完备、规模宏大的崇宁兴学

第三节宋代三次宰相兴学的影响

1、奠定了全国性官学系统的基础

2、促进了选士制度的完善

3、扩大了社会教育面,培养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第四章宋代三次宰相兴学的现代教育启示

第一节注重人才的培养

1、培养创新型德才兼备的人才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第二节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1、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

2、重视教师素养和教育创新能力的培育

第三节深入挖掘课程、教材的潜在功能

1、必修选修课程相结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2、编写适应国家、地区发展的教材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宋代在我国历史上一个积弱积贫的时代,政治、经济的发展都不及前代,但北宋中后期的三次宰相兴学把宋代教育推向了顶峰,使宋代教育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道闪亮风景。这三次宰相兴学分别是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由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熙宁四年(1071年)到元丰八年(1085年),由王安石主持的“熙丰兴学”;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到宣和三年(1121年),由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这三次兴学从学校建设、科举制度改革、教学方法变革等几个方面作出了新的尝试,使宋代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本文将从四个部分入手来研究这三次宰相兴学: 第一部分主要研究这三次兴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包括宋初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学校教育发展状况两个方面。 第二部分将分别介绍三次宰相兴学的具体内容及其结果,包括范仲淹、王安石等人的教育思想,三次兴学中州县学校建立、科举制改革、专科学校形成的过程。此外本部分还将重点介绍范仲淹在兴学过程中采用的分斋教学法,王安石创立的三舍法等内容。 第三部分将从三次兴学的主导思想、教学管理、科举制度的改革等方面来论述三次宰相兴学之间的联系,并从三次兴学的实践活动中分析其各自的特点,总结这三次兴学对后世教育影响。 在前三部分基础之上,第四部分将从人才的培养方式、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和教材的潜在功能等几方面来论述宋代三次宰相兴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