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基于湖北省均川、卧龙两镇的实地调查
【6h】

农村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基于湖北省均川、卧龙两镇的实地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一)社会排斥理论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有关艾滋病问题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艾滋病患者遭受社会排斥的形态

一、对艾滋病患者生存环境的制度排斥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席

(二)国家宣传政策的错误导向

(三)政府官员的漠视和歧视

二、对艾滋病患者舆论话语空间的排斥

(一)媒体报道的内容方面:

(二)报道的时间和数量方面:

(三)随意透露艾滋病患者的真实身份,对其造成“二度伤害”

三、普通民众都艾滋病患者的文化排斥

(一)社区排斥

(二)家庭排斥

(三)自我排斥

第三章农村艾滋病患者遭受社会排斥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层面

二、媒体层面

(一)猎奇心理、过度追求新闻价值

(二)记者的职业道德缺位和责任意识缺失

(三)记者的歧视、偏见和媒体的沉默、逃避

三、民众舆论层面

(一)对致死性严重传染病的恐惧,对艾滋病知识的缺乏

(二)艾滋病通常与不道德的行为紧密相连

(三)媒体不恰当的宣传

第四章针对艾滋病患者遭受社会排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从政府角度

(一)尽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大消除农村贫困的力度

(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三)加强社会政策的有效实施,争取政府官员的广泛参与

二、从媒体角度

(一)完善媒体的功能,提高媒体在大众宣传中的作用

(二)摒弃猎奇心理,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

三、从民众舆论角度

(一)加大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

(二)减少或消除自我排斥

第五章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后记

展开▼

摘要

艾滋病问题一直是政府也是社会学者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染性疾病,随着艾滋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蔓延,艾滋病问题成为影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因素。伴随着艾滋病患者的增多,艾滋病的流行与不可遏制对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也日益严重。艾滋病传入我国以后,政府陆陆续续制定了许多关于艾滋病的政策法规,但这些政策法规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艾滋病的传播状况和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状况,特别是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状况。媒体的负面报道和普通民众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使艾滋病患者在饱受身体痛苦的同时,还承受着来自外界的社会排斥,成为名副其实的双重弱势群体,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关注艾滋病患者,引入社会排斥的相关理论,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探讨农村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问题。笔者根据“社会排斥”理论,来分析农村艾滋病患者遭受社会排斥的有关问题。认为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政府宣传政策的错误导向和政府官员的不作为是对农村艾滋病患者的制度排斥,媒体的负面报道是对农村艾滋病患者的舆论排斥,而民众舆论对农村艾滋病患者的偏见、歧视则是一种文化上的排斥。本文着重分析了政府、媒体、民众舆论三方面对农村艾滋病患者产生排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又从政府、媒体、普通民众和农村艾滋病患者自身角度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农村艾滋病患者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应当受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注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这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