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武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6h】

武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选题目的

1.2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

1.2.1研究的基本方法

1.2.2研究的主要内容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1.3.2国外研究现状

2武汉城市交通现状分析

2.1道路交通

2.1.1道路基础设施

2.1.2车辆拥有量

2.1.3道路交通流量与特征

2.1.4停车设施

2.2公共交通

2.2.1公共电汽车

2.2.2轨道交通

2.2.3出租车

2.2.4轮渡

2.3对外交通

2.4交通管理与交通环境

2.4.1交通管理设施与技术发展

2.4.2交通环境

2.4.3交通安全

2.5本章小结

3武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3.1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3.2指标的筛选

3.3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3.4指标体系的内容

3.4.1交通功能指标

3.4.2社会经济适应性指标

3.4.3环境影响指标

3.4.4资源利用指标

3.5指标体系的结构

3.6本章小结

4武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4.1综合评价方法选择

4.2指标的量化

4.2.1定量指标的量化

4.2.2定性指标的量化

4.3指标的无量纲化

4.3.1无量纲化的过程

4.3.2武汉市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值的无量纲化处理

4.4指标权重的确定

4.4.1层次分析方法

4.4.2武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指标权重计算

4.5合成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4.5.1合成方法的选择

4.5.2武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4.6武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优势

4.6.1优越的交通区位

4.6.2铁公水空的综合运输优势

4.6.3日益改善的交通发展环境

4.7武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4.7.1中心区拥堵问题

4.7.2过江交通问题

4.7.3市内外交通衔接问题

4.7.4交通污染严重

4.8本章小结

5武汉城市交通可持续对策建议

5.1结合城市布局,完善城市交通系统

5.1.1优化城市道路系统

5.1.2解决货运和过境交通的问题

5.1.3建立动静协调的静态交通系统

5.2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5.2.1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交系统

5.2.2加强公共交通枢纽的建设

5.2.3加快速公交系统(BRT)的建设速度

5.3加快科技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5.4实现交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5.4.1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

5.4.2加强控制机动车污染的排放

5.4.3加强道路绿化建设

5.5本章小结

6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城市交通作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分,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汉市地处我国中部,交通区位优越,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机动车拥有量已达到76万辆,当前的交通供给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以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武汉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首先概述了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的发展过程,然后主要从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对外交通及交通管理与技术发展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武汉市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武汉市城市交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为主城区已形成以一环、二环和三环为骨干的环状放射型路网结构;交通投资逐年提高;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但仍存以下问题:中心区道路车速持续下降,交通拥堵日益加重并逐步向外扩散;交通结构不合理,常规交通仍占主体;过江交通拥挤问题;对外交通体系尚未形成,供需不平衡;交通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噪声污染。 针对以上问题,以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涵盖经济、人口、社会、资源及环境的交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共有21个指标。 通过对所搜集资料相应处理,得到了相应定量指标的指标值,对于定性指标交通管理水平,采用德尔菲法定量化; 参照《城市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及《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所给出的相应标准采用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指标对于武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权重,最后采用加权线性合法得到武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总值为68.08,处于弱可持续发展水平,其中万人公交车标台数、交通投资协调系数、交通安全系数得分较高。平均换乘系数、主干道平均车速、道路平均服务水平、交叉口平均服务水平、干道交通噪声超标率得分较低,主要表现为中心区拥堵问题、过江交通问题及市内外交通衔接问题和环境问题。 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武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主要有:优化道路系统,解决货运和过境交通的问题,建立动静协调的静态交通系统,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交系统,加强公共交通枢纽的建设,加快建设BRT线路,加快科技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加强控制机动车的污染排放,加强道路绿化带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