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突围
【6h】

当代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突围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当代主旋律电影的“人性化”基调

第一节电影主题的传统文化回归

第二节电影题材的民族意识形态选择

1.革命历史记忆的现代影像

2.在文明与人性的思辩中反思战争

3.在血与泪的考验中回归人性

第三节电影人物形象的“人性化”重构

1.领袖传记——历史巨画上的精雕细琢

2.英模事迹——普通人的平民史诗

3.聚焦小人物——自身命运的抗争

第二章 当代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叙事

第一节主旋律+战争片+爱情片

1.以“三角恋爱”为噱头展现豪情与柔情

2.以跨国恋情展现民族心态与尊严

3.以革命恋情展现战争中的感性色彩

第二节主旋律+灾难片

1.题材凸显现实主义感

2.情节设计突出戏剧化

3.主题高调抒写英雄主义

第三节主旋律+警匪片+谍战片

1.纪实性的叙事手法

2.扑朔迷离的悬念设置

3.复杂多元的结构形态

第三章 当代主旋律电影的“奇观化”影像

第一节细节设置展现旖旎风光

第二节情节设计打造惊险奇观

第三节明星组合打造视觉冲击

结语

附录:1990年——2009年主旋律电影目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展开▼

摘要

主旋律电影是一种以叙述事件、塑造人物为主的特殊的电影类型,承担着构建国家主流价值观以及弘扬民族意识形态的重任。“主旋律”口号提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旋律电影作品过于强调其政治宣传说教功能,以符号化的人物和模式化的情节传达先验的政治理想和价值标准,导致其始终未能进入主流电影市场。随着全球文化传播环境的变化,受众审美情趣的提高和媒体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政治说教”式的主旋律电影一度陷入低谷,在商业片与艺术片的夹缝中尴尬生存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中国当代主旋律电影在对国家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进行的叙事编码过程中,开始尝试以新的叙事模式进行影片主题、内容的重构和表现形式的重建,以实现主旋律作品的市场化突围。
   本文以此为起点,分析中国当代主旋律电影所采用的新的创作模式,即在电影的叙事内容上通过重塑民族意识形态以及伟人平实化、凡人高尚化的叙事处理,以“人性化”的主旋律基调拉近“荧幕英雄”与普通观众的距离;在电影的情节设计上借鉴国内外类型电影的成功经验,通过与商业片类型化元素的融合形成独特的“类型化”叙事模式;在电影的表现形式上突破性地运用“奇观化”影像服务于影片的叙事和人物塑造,加强影片的观赏性和冲击力。文章从这三个角度出发,通过对电影个案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中国当代主旋律电影在新的叙事模式转型下如何使观众在视觉享受的同时,自觉地接受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熏陶与渗透,并获得市场认可,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艺术效益三者的共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