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计划生育:人口再生产的国家化
【6h】

计划生育:人口再生产的国家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的源起及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研究综述与方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三、关键词的释义

(一)计划:一种国家行为

(二)生育:一种社会行为

第二章 计划生育的由来

一、小农传统生育行为

(一)内生动力:传统生育观

(二)外生动力:土地制度变革

二、生存危机:人口大国的困境

(一)粮食紧缺:特殊的历史记忆

(二)资源短缺:人口压迫生产力

(三)环境残缺:可持续发展受阻

三、计划生育政策的形成

第三章 国家主导下的人口再生产

一、权利与义务:生育决策权的转移

(一)控制初婚年龄

(二)计划人口数量

二、宣传与整合:生育观念的革命

(一)计划生育标语

(二)计划生育宣传月

(三)计划生育协会

三、“计划”的实施

(一)民族差异

(二)城乡差异

(三)地区差异

第四章 农民生育行为选择

一、计划内生育

(一)树立新型生育观

(二)计划生育奖罚机制

(三)个案村农民生育行为观察

二、计划外生育

(一)躲避:“超生游击队”

(二)交钱:生育权成为商品

(三)耍赖:农民的“强武器”

三、农民生育行为分析

(一)影响农民生育行为的制度因素

(二)影响农民生育行为的社会因素

第五章 生育“计划’’的社会后果

一、农民生活状况改善

二、农村人口自然结构变动

(一)老龄化带来养老问题

(二)农村性别比居高不下

三、农村人口素质提高

第六章 结语

一、中国奇迹:人口大国的转身

二、计划生育:是去是留?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计划生育是20世纪中国进行的最伟大的社会改革实验之一,对中国社会,特别是乡村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划生育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亦是我国立足国情,综合考虑粮食、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后所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具有浓厚的国家意志。
  全文以“计划生育”为关键词,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框架下,旨在研究计划生育的由来、国家如何实行计划生育、农民的生育行为选择以及生育“计划”的社会后果。本文讨论的对象是作为宏观层面的国家行为、作为微观层面的家庭、个人行为以及国家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计划生育”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传统社会的小农生育行为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受中国传统生育观和土地制度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民的生育行为都处于一种自然、无序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无计划地人口增长给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在意识到人口危机这一问题后,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再生产的决策权由家庭转移到国家。国家从制度控制和社会控制出发,计划农村家庭的生育时间和生育数量,借助宣传教育改变农民的传统生育观念,取得了一定成效。面对国家全能主义的行政体制,农民的生育行为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服从计划生育;二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计划外生育。
  从宏观层面来看,经过30多年的实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质的转变,由原来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从微观层面来看,计划生育在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也给农村地区的家庭经济、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等方面带来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