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析东盟不干涉内政原则的演变
【6h】

析东盟不干涉内政原则的演变

代理获取

摘要

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际法的一条基本准则,是《联合国宪章》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是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国家领土完整、实现民族独立的重要保障。东盟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在成立之初便实行不干涉内政原则以维护国家主权、防止外来势力的干涉和维护地区稳定。因此,在该地区的许多问题(如柬埔寨问题)上,东盟一直坚持不干预其他国家内政的原则。
   然而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东盟的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东南亚(泰国除外)第三世界国家不断掀起独立浪潮、殖民体系日趋瓦解的背景下产生的。20世纪70、80年代,东盟内部虽出现数次危机,但因各成员国坚持平等协商的原则,就一些问题积极地进行沟通,都一次又一次地度过了难关。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两级体系的瓦解,世界逐渐进入和平与发展时代,地区主义兴起,区域一体化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对主权的过分珍视,完全不允许外部力量介入本国内部事务或对他国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势必会阻碍地区合作,甚至危害他国与地区安全。因而不干涉内政原则在东盟内部日益受到质疑,人们在坚持还是改变不干预原则上开始了争论。尤其到了20世纪90年代,东盟地区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印尼森林大火、东南亚金融危机等,东盟因各国固守不干预内政原则,致使东盟对这些事态反应迟缓,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东盟各界对不干预原则的争论更是不绝于耳,要求改革的呼声不断。面对来自地区内外的压力,为更好地促进地区合作、维护地区利益,东盟对不干涉内政原则正在做着新的诠释,东盟在新的形势下已经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东盟的不干涉内政原则正经历由不干预到建设性干预(积极干预),再到灵活参与的演变过程。
   东盟不干预原则的改变是在吸取历史教训、适应时代潮流的背景下进行的,不仅政界、学术界要求改变,民间团体、社会个人等也呼吁调整这一原则,其演变也合乎新地区主义、主权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故而其演变是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且这种变化将影响着东盟共同体的建设、东盟地区认同的形成很多障碍,尤其是缅甸、柬埔寨等小国的坚持,在某些事情上东盟的行动仍然迟缓,难以越雷池一步,但针对日益变化着的现实,为更好地促进地区合作,东盟对不干预原则正在一点点的突破,东盟将会在更多领域内对不干预原则做出调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