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隐现二百年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鸦片烟馆
【6h】

隐现二百年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鸦片烟馆

代理获取

摘要

鸦片烟馆,亦称烟馆,用于吸食鸦片并提供相关服务的专门场所。在中国,鸦片烟馆至迟于雍正初年即已出现,并且很有可能在明代后期就已产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才消除殆尽。在这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执政者对于烟馆采取了或禁或弛的政策,受其影响,鸦片烟馆整体上呈现出或隐或现的态势。
   就范畴而言,本研究属于鸦片史的微观研究。基本立足点在于已有的鸦片史研究大多采用的是宏阔视野,要么从政治的角度将禁烟与民族国家的觉醒相联系,要么从经济的角度将中国作为世界鸦片贸易的一个市场,或者综合二者从鸦片税收与国家政权的角度探讨二者的关系。基于此,对于鸦片烟馆这样一个长时间存在、关涉人口众多的事物来说,有必要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以期为理解近代中国社会提供一点背景支撑。
   本研究主要借鉴了微观史和新文化史的理论和方法。
   以下是本文几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以烟毒的禁弛为线索,着力于勾勒烟馆超过二百年的隐现历程。通过追溯鸦片在中国的流播情况,发现伴随着鸦片运销体系的扩张,鸦片烟馆迅速遍及中国大地。历任当局者虽然数度禁烟,但由于对烟税的依赖或者受制于主权不完整,大多难见实效,或者不能持久,以至于烟馆能够如此长时间地存在。
   第二部分以烟馆的经营和消费为立足点,通过对这对关系的描述力图呈现出细致直观的烟馆内部图景,同时还涉及与烟馆运营相关的监管因素。其中烟馆的经营涉及到经营者、经营策略、同业组织等侧面,而烟馆的消费情况则涉及到消费者、消费活动等侧面,对堂倌和寄生群体也给予了关注。
   第三部分从烟馆与主流社会认知以及烟馆与中国形象两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揭示烟馆的文化意蕴。主流社会对烟馆的态度的明显转变出现在大规模禁烟开始的1906年,由之前的认同转为摒弃。作为被外界广泛认知的事物,烟馆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中国形象的重要组成元素,并被一再演绎。
   结语部分指出烟馆是病态社会的产物,烟馆的存在也进一步将社会推向病态的深渊。鉴于此,只有社会被彻底改观,烟馆才可能被扫除干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