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6h】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框架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1.研究方法

2.创新

二、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低保制度瞄准研究

(二)社会救助参与因素研究

三、数据来源和研究模型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模型

1.理论模型

2.研究假设

四、低保参与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研究样本的基本分布情况:均衡性与代表性

(二)样本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2.效度分析

(三)数据分析

1.低保金水平

2.对制度的知晓情况

3.便利与否

4.污名化

5.对公共权力的接近程度

(四)小结

五、讨论与结论

(一)政策建议

(二)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状况调查问卷

致谢

展开▼

摘要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被称为低保制度,是中国最主要的减轻贫困的项目,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家计审查的现金转移计划,虽然不怎么成熟但早已被海外所知。它为那些收入低于当地确定的保障最低生活标准的门槛的家庭提供现金。该项目是由上海于1993年建立的,作为全国性政策实施是在1999年,主要是为了保障社会稳定和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因为当时有数百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并且失去他们传统的稳定的单位福利。在建立之初,低保制度仅适用于当地登记(户口)的非农业的城镇居民家庭;后来,逐渐扩展到农村家庭。2010年该制度已经覆盖了7524.5万居民,共支出低保金达969.7亿元(国家统计局,2011),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反贫困项目。
  当现金转移用于向贫困开战时,应该考虑到如何识别真正需要的人和排除不符合资格条件的那些人。作为正在开展的一项社会救助项目,低保制度在设计和操作过程中遭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目标瞄准机制。经证实,该制度的目标对象主要是通过家计审查和社区筛选的方式来确定是否有资格以及享受的救济金水平。然而,社会救助项目依赖家计审查造成了在项目管理和实施效率方面的问题。并且社区筛选带来的污名已经遭到了西方学者的广泛批评。那么怎么才能识别真正的有需要的人群,而排除那些没有资格的呢?潜在接受者自己是如何理解耻感的影响的呢?怎么才能改善该制度的整体效果?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规范与实证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量化分析数据和访谈资料为研究依据,对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参与低保制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深入讨论,据此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低保制度以及社会救助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本文的框架结构可以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包括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以及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等;第二章是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梳理与分析,为本研究提供借鉴;第三章是数据来源与研究模型,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与实证调研提出本文的模型与假设;第四章是具体的实证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已验证前文相关假设;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是政策建议与研究总结,根据前文数据分析结果,对促进我国低保制度参与提出相关策略,同时对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局限性进行总结,提出后续研究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