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选举中的群众——基于武汉市江汉区社区直选的实证分析
【6h】

选举中的群众——基于武汉市江汉区社区直选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导论

(一)选题由来与研究背景

(二)研究综述

1.相关理论

2.具体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研究方法

2.资料来源

(四)基本概念

1.社区

2.社区直选

3.群众

4.公民

二、理论基础:公民社会理论

三、个案:以武汉市江汉区社区直选为例

(一)样本概况

1.江汉区概况

2.T社区与M社区概况

(二)武汉市江汉区社区直选的制度安排

1.街道、居委会、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在选举中的制度规定

2.居民的角色

(三)选举中的群众:过程与机制

1.前期准备阶段

2.宣传动员工作——行政动员与被动参与

3.选民登记与派发选举证——权利意识的崛起与责任观念的缺失

4.提名候选人、推选候选人——正常票与异形票

5.候选人竞选——竞选演说给谁看

6.选举大会——虚假的繁荣

四、结论与建议:从群众到公民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城市社区直接选举作为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提高居民民主意识的有效途径,而且是推进基层民主化进程的坚实力量。社区选举作为社区民主的首要前提,有利于促进基层民主自治向前发展。在社区直接选举的具体运行过程中,居民较以往更加积极热情,但与体现主体性的公民参与仍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应正视社区参与问题的可塑性和复杂性,因而,本文着眼于居民参与的视角,讨论社区直接选举过程中居民的观念和行为,试图发现公民社会的生长途径。
   “大视野、小切入”是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本文以2012年武汉市江汉区居委会选举中两个直选社区为样本展开调查和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法,从微观入手,力图在对选举全程的完整描述中,通过细致地分析居民在选举过程与机制中的观念和行为,剖析其背后可能隐藏的动因。在社区选举的每一个阶段中探析居民的行为,从宣传动员阶段的被动地位、选民登记时权责观念的矛盾、候选人推选与竞选的效果,到最后投票大会的“繁荣”。通过考察分析得出:在社区选举中居民是消极受治的“群众”而非热衷于公共事务的“公民”。虽然居委会与居民客观上推动了社区选举中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但并不意味着居民拥有真正的民主生活。庇护——依附关系的垂直参与网络不会内生公共精神,也不能促进“群众”向“公民”的转化。我国基层民主屡陷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公民社会的社会结构,因此,国家要走出社团恐惧症,主动建构公民社会,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和公民意识,提高居民的组织化程度,在推进民主的同时注重在底层发育公民社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