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年人的社区归属感提升小组工作计划书
【6h】

老年人的社区归属感提升小组工作计划书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老年人社区归属感

(二)社区老年人归属感的相关研究

(三)小组工作介入社区老年人归属感的相关研究

三、小组设计

(一)基本理念和理论背景

1.基本理念

2.理论背景

(二)小组设置

1.小组目标

2.服务对象

3.小组组员

4.小组特征

5.招募方法

6.小组工作人员分工

(三)小组活动流程计划

(四)小组成员行为守则

(五)评估方法

(六)小组活动进度安排

(七)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案

(八)经费预算

四、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组员招募宣传单

附录2:小组活动记录表

附录3:访谈提纲

附录4:服务对象满意度问卷

致谢

展开▼

摘要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传统的村落逐渐被商品房小区所代替,社区成为社会建设的基础单位。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又使得老年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区作为老年人参与社会互动的主要空间,更是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如2012年5月,东莞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创建25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采用购买专业社会服务的方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老年人退休离开工作岗位后,由社会进入家庭,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但是社会角色的转换容易造成其心理失衡,出现失落、孤独和焦虑等情绪,其精神文化需求往往被忽视。随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全面覆盖,很多社区老年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会组成各种互动小组,但是互动小组往往活动单一,流动性较强,老年人难以对活动小组形成归属感。这与社会背景有较大关系,在改革开放以前,社会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一种单位体制,农村的人民公社和城市的各种单位既是社会资源分配的主要渠道,又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形式。单位承担着全部的社会职能,不仅是社会成员的工作场所,又是社会成员的政治归属、福利载体,单位对社会成员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社会成员对单位具有很强的归属感。本文尝试运用小组社会工作的手法,依据系统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让老年人在小组情境中进行互动,促使其社会参与,从而提高其社区归属感,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笔者曾参与东莞市塘厦镇四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区活动,了解并熟悉四村社区环境和老年人的社区参与状况。本活动方案通过“衣”“食”“住”“行”“医”五个方面将社区老年人的“家庭”和“社区”联系起来,将“社区是我家”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活动中。活动以小组工作的形式开展,其目标是提升四村老年人对社区的归属感。活动分为六节,每周一节,共六周。采取自愿的形式招募组员,主要通过工作人员探访,老人之间相互邀请的方法招募10-12位组员成立社交性小组。小组活动主要通过游戏互动、角色模拟、讲故事等活动形式开展。为了保证小组活动不偏移目标,活动中期会进行过程评估,同时活动结束进行结果评估检验小组活动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