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视障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个案报告
【6h】

视障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个案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

2.理论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外研究现状

2.我国残疾研究的不足

(四)个案工作方案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五)基本理论支持

1.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2.优势视角

二、个案介绍

(一)接案

(二)预估

1.案主资料

2.评估诊断

(三)服务计划

1.服务目标

2.介入策略

3.目标完成期限

(四)介入

1.访谈阶段1:建立初步关系

2.访谈阶段2:对案主进行心理辅导

3.访谈阶段3:构建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

(五)结案

1.评估

2.服务反思

三、总结

(一)从本个案看残疾人社会工作“本土化”与专业化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政策缺陷

(三)社区是开展残疾社会工作的重要依托

(四)个案社会工作在残疾人工作中所体现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视障残疾作为残疾中常见的残疾类别,因其视觉感官的缺失,对外界感知与学习能力有限,因而具有其特殊的心理、生理特征,较其他类型的残疾人更敏感与孤独。纵观国内外的残疾人研究,大多数并未将各种类型的残疾人区分开来研究,对于视障残疾人这一群体的研究,更多的是限于医学临床方面的研究,而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限于视障残疾人社会康复需求与服务的提供现状、情绪心理反应研究、职业康复教育与再就业等方面。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为视障残疾人提供服务,不仅有利于视障残疾人自身潜能的发掘、提升其克服困难与自我照顾的能力,更有利于进一步探索个案实务工作方法的科学化与专业化,对于促进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特别是视障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本个案报告是以一位后天因病失明的案主作为报告对象。案主主动向社会工作者求助,希望社工能为其提供心理辅导与寻求社会支持,社工按照接案、预估等个案工作服务流程,以“社会支持网络”与“优势视角”为理论基础,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为案主提供心理辅导,引导案主改变其消极生活态度,重建其生活自信心;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案主充分挖掘其自身潜能,利用自身与环境优势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笔者在与案主共同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过程中,通过与社区、街道办事处、残联等部门访谈,发现残疾人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不足,如由于我国残疾社会工作仍由相关民政部门、医政人员担任,导致政府与相关部门因部分问题而相互推诿;残疾人政策更多考虑的是残疾人普遍需求而非特殊需求。通过本个案服务,笔者认识到社区是视障残疾人乃至所有类型残疾人的重要社会支持网络主体之一,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自治组织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残疾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残疾人社会参与性,引导残疾人回归社会。同时,本个案服务的评估结果验证了部分学者的观点,即个案社会工作相对于其他残疾人工作方法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的多元化需求。

著录项

  • 作者

    陈晓琳;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学科 社会工作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雪萍,龚晨睿;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残疾人; 社会支持; 网络构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