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性视角下连片特困地区公共产品性质变异研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6h】

公共性视角下连片特困地区公共产品性质变异研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回顾

1.公共性理论的主流视角

2.公共性与公共产品的关系定位

3.公共产品性质变异的研究现状

4.本文研究视角的选取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分析工具

(一)公共产品的“三特征”经典定义

(二)产品性质界定:从经济属性向社会建构属性的演变

1.经典经济学的“公私二分法”与“二维连续分布”

2.社会建构学派的“制度安排”决定论

(三)英吉·考尔的社会建构说——“公共性的三角模型”

(四)强烈的社会建构性:连片特困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

三、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共产品性质变异状况分析

(一)政策引导下甘孜州供给状况的改善

(二)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共产品性质变异现状

1.私人产品转变为准公共产品

2.私人产品转变为纯公共产品

3.准公共产品转变为纯公共产品

四、消费的公共性之拓展

(一)消费的公共性的基本含义

(二)内容与结构的优化:消费的公共性拓展的路径

1.脆弱性的相互耦合:甘孜州需求结构的特殊性致因

2.实现消费的公共性拓展之技术路线

(三)消费的公共性拓展下的性质变异

五、决策的公共性之拓展

(一)决策的公共性的基本含义

(二)多主体互动协作:决策的公共性拓展的路径

1.决策的公共性拓展的依据

2.实现决策的公共性拓展之技术路线

(三)决策的公共性拓展下的性质变异

六、净收益的公共性之拓展

(一)净收益的公共性的基本含义

(二)公平与正义的实践:净收益的公共性拓展的路径

1.净收益的公共性拓展的依据

2.实现净收益的公共性拓展之技术路线

(三)净收益的公共性拓展下的性质变异

七、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新时期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公共产品供给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均得到较大的改善。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共产品的供给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有其特殊性,这便是在供给过程中产品性质发生了改变。在既有的关于产品性质变异的研究中,学者们注重从经验层面对产品性质发生变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缺乏具体理论的支撑。对于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把握性质变异的过程,运用怎样的分析工具去分析其演变的逻辑则甚少有学者进行深入探讨,而这即是本文侧重的研究点,也是本文不同于其他研究的创新点所在。
  公共性是一个庞杂的概念,目前对于公共性的阐述主要有阿伦特的“公共世界”理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卢曼的合法理性理论,罗尔斯的公共理性理论四大主流视角。公共产品的供给服从于公共性理论的建构逻辑,是公共性理论在现实中的具体实践,因此本文将公共性视角作为研究藏区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基本立足点,通过对英吉考尔提出的公共性三角模型进行分析,试图进一步论证“公共产品的性质是一种社会建构”这一理论观点,以及分析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共产品供给实践中社会建构作用下的公共产品是如何表现出更强烈的公共性。
  以公共性三角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具体分析产品性质受社会构建的影响,在消费、决策和净收益公共性三个维度的拓展下发生改变的状况。这三个维度分别为:第一是消费的公共性,即产品是否可以被所有人消费;第二是净收益的公共性,产品的净收益是否实现了公平分配;第三是决策的公共性,由谁来决定将该产品划入公共领域内。消费的公共性、净收益的公共性、决策的公共性作为一平面坐标轴的三个维度可以在特定的场域,制度政策、体制下向外延伸,即出现公共性的扩展,达至公共均衡,实现公共产品供给的理想状态。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公共产品供给实践中,供应者通过改变产品的供需结构、增加公共产品的消费内容和扩大消费者人数促进消费的公共性的拓展;通过多主体合作供给,采取责任分担与主体间的互动协作的方式保证了决策的公共性的拓展;通过有差别的分别供给实现群体间的公平,“授之以渔”而非单纯的授之以鱼的供给方式保证农牧民资本与能力间的相互赋予来实现净收益的公共性的拓展。这三个层面的拓展,体现了公共产品在社会建构作用下的公共性的增加,公共性增长的实质是消费该种产品的农村社区和社区成员(农牧民们)获得的总体福利的增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