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民合作何以可能——以鄂西Z县W村村落修路合作为例
【6h】

农民合作何以可能——以鄂西Z县W村村落修路合作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研究内容

二、分析范式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第四节 文章写作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Z县W村修路个案述描

第一节 Z县W村基本概况

一、经济发展状况

二、政治生活状况

三、社会文化状况

第二节 幸福村落建设前修路合作的失败

第三节 幸福村落建设后修路合作的成功尝试

第三章 从对立走向合作

第一节 为什么要合作修路

一、公共财政资源有限性与民众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二、公共设施落后与农民提高生产效率之间的矛盾

三、劳力外流导致农业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矛盾

第二节 初次修路失败的原因

一、内生因素:筹资补偿中的利益分配不均

二、外生因素:农民个体对土地的依恋情结

第三节 走向合作的制度构建

一、建设“幸福村落”,提供合作契机

二、引入竞争机制,接受市场观念

三、村落为基础,提高利益关联度

四、受益为原则,明确划分权责

五、民选“一长八员”,获得高度信任

第四章 当前条件下农民合作的基础

第一节 当前农村社会现状

一、村庄农民:“肥水不流外人田”

二、基层干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三、村庄舆论:“闲谈莫论他人非”

四、社会交往:“最熟悉的陌生人”

第二节 实现合作的制度构建

一、合理的合作规则

二、合作范围的细化

三、充分的表达机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W村村落公益事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附录2:深度访谈人物一览表

附录3:2012-2013年W村兴修田间农用道统计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合作作为农村社会农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解决农民单个个体或者家庭在生产生活中面临困难的路径选择,同时也是参与村庄公共物品供给,维护村庄共同体的重要方式。然而,伴随一系列农村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变革,以及市场经济观念的涌入,传统农村社会原有的秩序被打破,农民个体对村庄的认同感与依赖感越来越低,“亲兄弟明算账”、“个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逐渐成为农民信奉的信条。村庄内农民个体之间的互助帮忙变得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算计,这使得农民之间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难,农村社会普遍呈现出公共物品供给困难、公共设施落后的状况。
  本文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以鄂西Z县W村村落修路合作作为典型案例,详细描绘了该村两次修路合作的详细过程,并对两次修路由对立到合作,由失败到成功所呈现出的不同结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笔者还阐述了当前农村社会的现状,并结合影响农民合作的内外因素,分析了当前条件下促进农民合作的可能性条件。笔者认为,在当前农民合作变得越来越难的情况之下,仅仅依靠市场、国家、农民组织或者内生力量任何一种单一力量来实现农民之间的合作几乎不可能,而是需要借助国家、市场和农民三个方面的合力并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才能最终达成农民之间的有效合作。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文章摒弃了既有研究中对农民不善合作原因分析所做的本质论的解释,而是将此问题放在了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考察农民合作难的原因。(二)本文将对农民合作的研究放在了政治社会学的分析视角之下,既关注村庄社会结构的变迁对村庄个体带来的变化,同时关注国家、市场对村庄个体在合作中如何行为的间接影响。(三)本文在写作策略上采取的是案例故事的讲述方法,通过对案例村庄修路合作事件的过程分析来深挖当前农民合作难以实现合作的原因,而不仅仅是运用某一理论,站在静态的角度对农民合作进行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