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日初中数学教材中问题提出内容的比较
【6h】

中日初中数学教材中问题提出内容的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价值

1.4.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数学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

2.2 数学问题提出与知识理解

2.3 数学问题提出的策略

2.4 问题提出与创造力

2.5 问题提出与数学教学

2.6 问题提出的评价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问题提出分析

3.3 研究工具

3.4 数据处理和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两国教材的量化比较

4.1.1 中日两国教材中问题提出的总数及年级分布

4.1.2 中日两国教材中不同类型的问题提出

4.1.3 中日两国教材中不同环节的问题提出

4.1.4 中日两国教材中不同知识领域的问题提出

4.1.5 中日两国教材中单个问题提出所占篇幅情况

4.1.6 中日两国教材中问题提出的提问样例与同伴互动

4.1.7 中日两国教材中问题提出含有现实情境与图表信息的情况

4.2 具体问题的设置

4.2.1 问题提出专题的安排

4.2.2 深度挖掘问题提出的现实材料

4.2.3 问题提出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4.3 中日两国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问题提出的比较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5.1.1 中日教材问题提出的共同点

5.1.2 中日教材问题提出的差异

5.1.3 中日课程标准中问题提出的共同点与差异

5.2 启示

5.2.1 警惕合情推理的负面影响

5.2.2 帮助学习者在交往中提出问题

5.2.3 赋予问题提出多样化的形式

5.2.4 丰富问题提出类型

5.2.5 充分挖掘现实材料

5.2.6 课程标准中有关条目具体化

5.3 不足与前瞻

5.3.1 研究中的不足

5.3.2 研究前瞻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问题提出正逐渐成为数学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通过比较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的“新数学”系列初中教材与我国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七~九年级实验教材,可以发现以下共同点:两国教材中的问题提出内容都比较少,且都以猜想型问题提出为主。两国教材中问题提出占总问题的比例,按年级划分由高到低依次都是八年级、七年级、九年级,且八年级的比例相近。两国教材中问题提出在知识领域维度的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都是“数与式”、“图形”、“概率统计”、“函数”,且在“数与式”中的比例相近。两国教材都缺乏追问型与补充型问题提出、都极少在例题中安排问题提出、问题提出中的样例与互动都不多。同时,两国教材中问题提出的设置也有着如下区别:在问题类型、问题分布、知识领域、单个问题的篇幅、现实情境与图表这五个维度,以及每个维度中的大多数分类上都有明显差异。相比中国教材,日本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运算给定型问题提出,且问题提出主要分布于课堂练习环节。日本教材中的问题提出在不同知识领域中的分布更均衡。此外,日本教材中安排了围绕问题提出的专题,对于提出问题来源的材料有着更深度的挖掘,并且采用了更加丰富的形式帮助学习者提出问题。在两国最新版课程标准中,对问题提出的定位以及问题提出过程的描述等方面都有明显区别。
  在此基础上,对于初中教材中问题提出的设置,可以得到如下启示:面对大量的归纳、类比型问题提出要注意避免对于演绎的忽视;为学习者提出问题提供更多的帮助,重视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与教师的及时评价;拓展问题提出的类型、丰富问题提出的形式;充分挖掘问题提出的现实材料。对于课程标准中的问题提出,有必要进行更加具体的阐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