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释意论角度下的古诗文口译——以2012年温家宝答记者会为例
【6h】

释意论角度下的古诗文口译——以2012年温家宝答记者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引言

2.任务简介

2.1 研究现状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意义

3.任务过程

3.1 译前准备

3.1.1 了解讲话人的特点

3.1.2 积累对古诗词的知识储备

3.1.3 熟悉口笔译的不同

3.2 译后工作的总结与反思

3.2.1 熟悉记者招待会的特点

3.2.2 古诗概述

3.2.3 古诗口译常见问题

3.2.4 出现问题的原因

3.2.5 解决问题的方法

4.理论基础

4.1 释意论的诞生与发展

4.1.1 释意论的西方发展史

4.1.2 释意论的中国发展史

4.2 释意论的主要观点

4.2.1 语言、话语与篇章

4.2.2 意义

4.2.3 翻译过程

4.2.4 释意学派口译质量评价标准

4.3 释意论与古诗词翻译

5.模拟实践案例分析

5.1 古诗笔译的特点

5.2 口译特点

5.3 释意论下的古诗口译评价标准

5.4 译文例证

5.5 古诗翻译方法

5.5.1 直译

5.5.2 概括化

5.5.3 意译

5.5.4 增译

5.5.5 减译

5.5.6 调整

6.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越来越关注。每年3月,中国都会召开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在这期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面向中外的记者,就他们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围绕有关中国话题展开的记者会自然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中国总理在回答某些问题时,会使用中国古诗来阐述他们的观点。这是一大亮点,同时也给现场的口译员带来不小的挑战。妙译会为记者会增加亮点,拙译甚至是错译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本文以释意论为指导,以2012年温家宝答记者会为例,对会议口译古诗进行了探讨。文章开头是引言,接下来是对这一任务及相关研究的介绍,主要包括研究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之后是任务过程,其中包括译前准备,口译笔译的比较及古诗口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接下来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释意论,在其中阐述了释意论的发展,内容,以及释意论对古诗口译的指导作用。最后借鉴古诗笔译成果,结合口译特点提出古诗翻译评价标准及方法,并结合笔者参与的模拟实践例子例证评价标准及翻译方法,希望能够为之后的会议口译古诗提供一些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