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共政策执行中农民的行为逻辑——基于黑龙江省民生村和农义村低保政策执行过程的实证研究
【6h】

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共政策执行中农民的行为逻辑——基于黑龙江省民生村和农义村低保政策执行过程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问题源起

2、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与研究综述

1、核心概念

2、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1.分析框架与写作思路

2.研究方法与材料来源

第二章 低保进村

(一)国家政策:低保制度规定

1.低保政策的目标群体

2.低保政策的分配标准

(二)村干初分:低保分配原则

1.乡干不能分

2.农民不想要

(三)农民初看:无保而公

1.村干不会分

2.枪打出头鸟

第三章 低保换村

(一)受保农民:因保而公

1.因贫而保

2.因富而保

3.“跑婚”而保

(二)未保农民:因保不公

1.贫而未保

2.富而未保

3.“跑婚”未保

(三)干群对峙:无保不公

1.“错位户”因公求保

2.贫困户因贫求保

第四章 低保驻村

(一)村干再分:怎保能公?

1.公平性标准的探索

2.实用性标准的实践

3.统一性标准的应用

(二)农民再看:无保而公

1.“错位户”无保而公

2.贫困户—保而公

3.富户—保而公

4.高龄户多保而公

(三)国家政策落实转型

1.目标户边缘化

2.低保户老龄化

第五章 结论

(一)农民的行为逻辑的生存诉求

1.突发性原因

2.文化传统原因

3.地域性原因

(二)农民行为逻辑的公平性诉求

1.经济基础

2.教育基础

3.地域基础

(三)公共政策的执行逻辑

1.自上而下的广度逻辑

2.逐级执行的深度逻辑

(四)政策与农民的逻辑冲突

1.经济标准的时间动态化与政策内容静态化的冲突

2.政策标准的内容静态化与农民利益诉求转变的冲突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黑龙江省民生村和农义村为研究个案,梳理了低保名额从民生村流转到农义村的变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分配原则下产生的多种诉求类型的农民心理和行为逻辑。
  文章认为,政策运行7年来以来,实现了低保制度城乡全覆盖,7500多万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水平提高,公平意识增强,政策落实面临新一轮的挑战,主要体现为:应保未保、错保现象突出、关系保现象明显造成的非公平低保政策运行后果。目前,农民对低保政策的利益诉求经历着经济诉求向公平诉求的转型阶段,从国家——社会制度框架来分析,首先,政策自上而下深入基层与政策客体的利益诉求转型引发的冲突,严重影响政策的功能发挥,其次,农民做为政策客体对政策本身的利益诉求在不断变化,变化过程中与国家政策的下行深入发生诉求冲突,间接影响村级行政主体的行为逻辑,造成政策转型和扭曲。为了更好地落实低保政策,本论文试图通过低保名额从民生村流转到农义村过程中,不同分配原则下产生的多种诉求类型的农民心理和行为逻辑,从国家——社会制度框架来分析,由于农民对低保政策的利益诉求转型(即:经济利益诉求——公平诉求)而产生的“错位户”,对于低保政策的公平诉求:不患寡而患不均,“错位户”不同于“低保边缘群体”,低保边缘群体是徘徊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底线上面的群体,对于低保政策的利益诉求仍然停留在经济诉求,“错位户”对于低保的政策的经济诉求是可有可无的,对于公平诉求是必备的,也就是说,在公平的基础上,即使所有人都没有低保也是可以的,否则,就会发生本论文的个案类型:公平诉求下的暴力冲突。
  从农民对于低保政策的公平诉求角度分析,影响政策功能发挥的原因,通过农民“零和博弈”的公平诉求行为逻辑,反映政策下行与农民行为逻辑和利益诉求转型的博弈冲突,在博弈冲突的分析过程中,聚焦政策下行与农民利益诉求冲突而产生的“错位群体”,试图寻找农民对于低保利益诉求转型期的公平分配原则和方法,农民如何追求平等而不是效率。同时反思,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民主为何没有起到作用。笔者认为,这有可能是低保政策在农村以民主形式落脚的唯一契机,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昙花一现地没有再被复制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