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无结构人际动力团体的过程研究:凝聚力与各治疗因子的变化
【6h】

无结构人际动力团体的过程研究:凝聚力与各治疗因子的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团体治疗的发展背景

1.1.1.团体治疗在中国的发展

1.1.2.问题的提出

1.2 本研究的意义

1.2.1.实践意义

1.2.2.理论意义

1.2.3.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非结构式的人际动力团体简介

2.2.非结构式的人际动力团体的各疗效因子

2.2.1.凝聚力

2.2.2.重塑希望

2.2.3.普遍性

2.2.4.信息传递与指导

2.2.5.利他主义

2.2.6.原生家庭的矫正性重现

2.2.7.行为模仿

2.2.8.人际学习(投入)

2.2.9.人际学习(产出)

2.2.10.情绪宣泄

2.2.11.自我了解

2.2.12.存在主义因子

2.2.13.小结

2.3 团体的阶段

2.3.1 团体的形成期

2.3.2 团体的风暴期

2.3.3 团体的工作期

2.3.4 团体的结束期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人际团体

3.4 研究工具

3.5 研究程序

3.6 数据分析

4 结果

4.1 数据整体分析

4.1.1 总表

4.1.2.确定本团体的形成期、工作期、风暴期、结束期

4.2 各治疗因子的变化

4.2.1 凝聚力

4.2.2 希望重塑

4.2.3 普遍性

4.2.4 指导

4.2.5 利他主义

4.2.6 原生家庭的矫正性重现

4.2.7 认同

4.2.8 人际学习(投入)

4.2.9 人际学习(产出)

4.2.10 情绪宣泄

4.2.11 自我了解

4.2.12 存在主义

5 讨论

5.1 风暴期使得大多数治疗因子水平下降

5.2 在团体工作期,某些治疗因子相互之间的变化有关联

5.2.1 治疗因子指导与凝聚力的变化趋势相反

5.2.2 治疗因子人际学习(投入)与凝聚力的变化趋势相反

5.2.3 治疗因子人际学习(产出)与凝聚力的变化趋势相反

5.2.4 治疗因子人际学习(投入)与人际学习(产出)的变化趋势相同

5.3 治疗师个人风格对于治疗因子水平的影响

6 结论

6.1 团体各阶段的工作效能

6.2 各治疗因子效能的单独发挥

6.3 各治疗因子之间的变化关系

6.4 治疗师的个人风格对团体的影响

6.5 团体所用的量表在部分维度上的效度存疑

7 研究的创新、局限与展望

7.1 创新

7.2 局限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形式以结构式团体为主,针对团体咨询的研究则主要以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实验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而针对团体过程的研究则几乎是一片空白。本研究通过非结构的动力型人际取向团体咨询的方式,以量化描述性统计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在团体咨询的过程之中,团体工作效能的变化和发展。
  研究者以一个由7名成员组成的团体为研究对象,进行12次团体咨询(每周一次,持续近4个月)。在每一次的团体聚会之后,邀请成员填写《欧文亚隆团体凝聚力量表》和《亚隆治疗因子量表简化版》,并对团体全过程进行录音。团体成员从社会招募,是带有明确个人议题的自愿付费接受团体咨询的来访者。
  研究结果表明:
  1,在团体的各个不同阶段里,团体工作效能是不同的。
  2,各治疗因子效能的发挥,有其独特的变化规律。
  3,一些治疗因子的变化,互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4,治疗师的个人风格会影响治疗因子的效能。
  5,团体所用的量表在部分维度上的效度存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