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协商共治:农村项目治理的有效实现形式——基于湖北省石桥村安全饮水工程的个案研究
【6h】

协商共治:农村项目治理的有效实现形式——基于湖北省石桥村安全饮水工程的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缘起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路径与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路径与分析框架

三、个案介绍

(一)自然地理状况

(二)经济面貌

(三)生活习惯

(四)互助的乡情

第二章 工程的启动与冲突

一、安全饮水工程启动的导火索

(一)长期饮水困扰的压抑

(二)一次意外的饮水过滤器推销

(三)农户安全饮水意识的觉醒

二、安全饮水工程的启动

(一)饮水工程的提出

(二)饮水工程的启动

三、饮水工程兴建遇阻

(一)混混的破坏

(二)水改办的塞责

(三)邻镇的阻挠

第三章 上访施压与调解未果

一、无序的猜疑

(一)镇内水厂干涉

(二)政府联合调查

(三)村民的误解

二、上访讨说法

(一)镇政府内讲道理

(二)水利局里缠领导

(三)市委大院搞静坐

三、政府的调解

(一)政府征求民意

(二)处理决定“打界桩”

(三)村民不接受的回应

第四章 饮水工程的协商共治

一、回归协商,共商饮水方案

(一)各方的立场与宸线

(二)平等对话各抒己见

(三)偏好表达与理性选择

(四)工程方案的双方妥协

二、饮水项目的决策执行

(一)村民自决

(二)政府的指导

三、饮水项目的最终建成

(一)管道铺设

(二)签约买水

(三)通水入户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一、协商共治:农村项目治理的有效实现形式

二、延伸讨论

(一)协商共治是村民自治、他治、市场三方博弈的妥协结果

(二)协商共治开辟了一种政府管理与社会互动共治的治理模式

(三)协商共治探索出由对抗转为对话的基层社会矛盾解决新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治理”逐渐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是题中之义,而乡村治理作为治理体系的一个单位,随着三农问题的被重视,越显生机与活力。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政策惠及农村带来农村项目治理日益繁多,这就给行政嵌入失效和村庄内生不足的村级组织带来了挑战。如何能够上联国家政策充分利用政治资源、下接农民利益极大调动参与积极性较好进行村庄项目治理成为一个极具意义的研究课题。协商共治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乡村项目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路径。
  本文以湖北省石桥村安全饮水工程有效治理为个案,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通过过程—事件法详细讲述了村民实现安全饮水的运作过程,动态地展现了一项村民自治公共工程如何演变成官民协商共治饮水纠纷。从这件饮水项目的治理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获得某种程度的自主权让村民自决的力量增长,但政治体系仍然是影响治理方式的关键变量。村民在面临自治危机时,并不接受政府一厢情愿的治理方式,转而在与政府上访协商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协商共治的解决模式。
  基于此,笔者认为,协商共治的治理模式是安全饮水工程得以成功的关键。它较好地整合了村民自治和政府协调两方面的力量,较好地克服了治理主体之间的对立紧张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在公共治理或冲突解决过程中的公民理性及其作用,找到了一种折中、妥协的利益最大化方案。因此,协商共治是农村项目治理的有效实现形式。文章最后对协商共治的有益形式可能成为农村项目治理参照蓝本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延伸讨论,得出了“多主体妥协、互动共治、矛盾解决新机制”的分析观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