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稻田深灌下水分耗散动态分析及其防洪抗旱功能探讨
【6h】

晚稻田深灌下水分耗散动态分析及其防洪抗旱功能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研究目的、内容与试验设计

第三章微区试验分析

第四章小区试验分析

第五章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试验选择湖南省典型的红壤丘岗双季稻区——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站,在2001年7月24-9月8日期间,对晚稻田进行晚稻中早期深水灌溉试验,灌水深度处理依次为20cm、15cm、10cm、5cm。通过测定试验小区和三种微区的日耗水量,得到了稻田水分耗散的三个重要变量即:渗漏量、植物蒸腾量、蒸发量及单日总耗水量的日变化动态和不同生育期的阶段性数量构成关系。经分析得到以下几点有价值的结论:1.温度是影响田间耗水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晚稻中早期所处的高温环境决定了晚稻极易受旱,尝试深灌处理具有蓄水防旱的现实意义。 2.小区和微区结构显示,晚稻中早期深灌将增加水分渗漏量,却减少水分蒸发量,而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总耗水量基本维持平衡。 3.在水分耗散途经上看,晚稻中早期深灌将增加了地下水的补给量,相反,浅灌增加了空中水蒸气补给量。 4.如果加以人为控制,即加上防渗漏处理,减少田间水分的渗漏可抵消深水灌溉的负面影响,而可能达到一定的节水目的,对于红壤丘岗区稻田具有可行性。 5.相对本试验的晚稻品种而言,中早期深灌不会对水稻产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6.晚稻中早期深灌实质上是利用了稻田的隐形水库功能,有利于抵抗当地秋季的季节性干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