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住房补贴政策的效果评价与体系构建
【6h】

住房补贴政策的效果评价与体系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住房补贴政策模式、标准和范围的研究

(二)住房补贴政策效果的研究

(三)住房补贴政策满意度评价的研究

(四)住房补贴政策体系构建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与思路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五、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的之处

第二章 住房补贴政策的理论分析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补贴

(二)住房补贴

(三)住房补贴政策

二、住房补贴的理论依据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理论

(二)社会保障理论

(三)公平分配理论

(四)住房过滤模型与梯度消费理论

三、住房补贴政策的经济效应

(一)住房消费促进效应

(二)劳动供给抑制效应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住房补贴政策的历史演变与问题分析

一、我国住房补贴政策的演变历程

(一)1994~2002年:初步实践阶段

(二)2003~2010年:发展完善阶段

(三)2010~2013年:调整转型阶段

(四)2013年~至今:并轨运行阶段

二、我国住房补贴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补贴模式相互割裂且重产权而轻租赁

(二)补贴准入标准划分不科学

(三)补贴标准单一且缺少动态调整机制

(四)补贴资金分配不公平且被挪作他用

(五)补贴退出机制不完善

(六)补贴政策执行效率低

三、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住房补贴政策效果的统计分析

一、调研城市的数据与政策

(一)调研数据的获取

(二)补贴政策的介绍

(三)样本数据的特征描述

二、住房补贴政策效果

(一)补贴政策对住房消费行为的影响

(二)补贴政策对非住房消费行为的影响

(三)补贴政策对居住水平的影响

(四)补贴政策对就业行为的影响

三、住房补贴政策的效果评价

(一)租赁补贴政策的效果评价

(二)实物配租政策的效果评价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住房补贴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一、住房补贴政策对家庭住房消费的影响

(一)研究综述与假设

(二)变量选取与说明

(三)模型选择与设定

(四)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二、住房补贴政策对家庭劳动供给的影响

(一)研究综述与假设

(二)变量选取与说明

(三)模型选择与设定

(四)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三、住房补贴政策的满意度分析

(一)研究综述

(二)调研数据介绍

(三)补贴政策满意度统计分析

(四)补贴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住房补贴政策的补贴模式、标准与范围分析

一、住房补贴的模式选择

(一)模型假设

(二)不同补贴模式下保障家庭的行为选择

(三)补贴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二、住房补贴的标准制定

(一)补贴评价函数

(二)补贴标准

三、住房补贴的范围界定

(一)准入标准

(二)补贴范围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 住房补贴政策体系的构建

一、目标取向与基本原则

(一)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二)因地制宜、适度保障

(三)分层次、多形式补贴

二、补贴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补贴政策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取消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并轨

(二)改变准入标准的划分方式,合理界定补贴范围

(三)改革现有补贴模式,制定多层次、反梯度的补贴标准体系

(四)明晰保障性住房产权,引导和扶持“共有产权”发展

四、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提高我国住房补贴政策效果的建议

(一)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并轨进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二)改革现有补贴模式,提高补贴资金使用率

(三)完善补贴资金发放标准,防止福利陷阱出现

(四)动态调整补贴范围,确保补贴制度可持续运行

(五)实现租金收取与补贴发放分离,提高补贴管理效率

(六)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补贴资金用途监管

(七)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布局、建立就业援助机制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建设和完善住房补贴制度,是解决中低收入城镇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的住房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住房制度改革后,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建立了多层次的住房补贴政策体系,解决了多数城镇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但在运行中,我国住房补贴制度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如重产权而轻租赁、准入标准划分不科学、补贴模式间相互割裂、补贴标准较低且缺少动态调整、补贴资金使用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住房补贴资源分配固化且不合理,扭曲了住房补贴的公平和效率,不利于住房补贴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以住房公共服务均等化、住房资源分配公平为价值取向,构建租赁式住房补贴政策体系,扩大住房补贴覆盖范围,是完善我国住房补贴制度的基本方向,也是实现住有所居“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正处于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并轨,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租赁式住房补贴政策体系阶段。在并轨后,我国住房补贴政策的准入标准与补贴范围划分、补贴模式选择、补贴标准制定以及体系构建,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有鉴于此,本研究首先利用微观调查数据,从住房消费、劳动供给、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客观评价现有租赁式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然后以公平、效率原则构建住房补贴公平、效率评价函数,研究住房补贴政策的补贴模式、标准和范围,最后从准入标准、供给类型、补贴模式和产权归属四个层面,构建出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租赁式住房补贴政策体系,为我国住房补贴制度完善提供政策支持。
  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⑴对已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在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有关住房补贴政策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思路、内容和方法,并提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⑵住房补贴政策的理论分析。在界定本文所研究的住房补贴涵义的基础上,介绍现有住房补贴种类,然后提出住房补贴政策实施的理论依据,最后利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住房补贴政策的住房消费促进效应和劳动供给抑制效应。⑶住房补贴政策的历史演变与问题分析。回顾我国政府在各个历史阶段出台的各项住房补贴政策的背景、目标和内容,分析住房补贴政策的阶段性差异,探寻我国住房补贴政策的演变路径与发展规律,然后从补贴模式、准入标准、补贴标准、退出机制等方面,分析我国住房补贴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⑷住房补贴政策效果的统计分析。介绍调研数据获取,以及调研城市的住房补贴政策、样本家庭的基本特征,从住房消费、非住房消费、居住水平和就业行为四个方面分析住房补贴政策效果,从补贴资金发放、补贴政策执行和补贴退出三个方面初步评价住房补贴政策效果。⑸住房补贴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利用湖北省五个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家庭的调查数据,分析住房补贴政策对家庭住房消费、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效应,分别利用托宾模型、概率单位模型测度住房补贴政策的住房消费促进效应和劳动供给抑制效应大小,并检验现有补贴政策是否存在福利陷阱问题;利用武汉市居民调查数据,分析居民对现有住房补贴政策的满意度评价,并利用有序选择模型考察住房补贴满意度的影响因素。⑹住房补贴政策的补贴模式、标准与范围分析。将需求方补贴细分为收入支持与价格支持两种模式,利用消费者选择模型,分析保障家庭在不同补贴模式下的行为选择,以居住水平和福利水平为评价指标,评价两种补贴模式的优劣;依据效率、公平原则,构建住房补贴效率、公平评价函数,求解住房补贴的标准和范围。⑺住房补贴政策体系的构建。在明确构建住房补贴政策体系的目标取向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前文研究结论,从准入标准、供给类型、补贴模式和产权归属四个层面,勾勒出租赁式住房补贴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提出现有住房补贴政策体系向租赁式住房补贴政策体系过渡的具体策略。⑻结论与建议。整合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简要概括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并提出进一步提高我国住房补贴政策效果、完善住房补贴政策体系的具体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