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聚兴诚银行的发展与变迁
【6h】

聚兴诚银行的发展与变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1、资料类

2、整体研究类

3、个案研究类

(三)基本思路与内容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一、股份两合公司时期(1915——1937年)

(一)银行创建背景

(二)采用股份两合公司制度

1、原因

2、银行的权利分配

(三)银行的管理组织

(四)银行的业务状况

(五)小结

二、股份有限公司时期(1937——1951)

(一)改组的原因——银行所遇困境

1、军阀压榨

2、兄弟阋墙

3、官僚资本势力的觊觎

(二)改组与变化

1、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2、银行内部的变化

(三)银行的管理组织

(四)银行的业务经营

(五)小结

三、公私合营时期(1951——1952)

(一)金融市场的混乱与整顿

(二)新中国对私人金融业的管理:联营与合营

(三)前奏:参加联营与1951年企业改革

(四)公私合营组织形式

(五)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聚兴诚银行创办于民国时期,是重庆地区乃至西部地区一家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本文围绕聚兴诚银行组织发展的历史进行研究,聚行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股份两合公司时期、股份有限公司时期、公私合营时期,文章即围绕这三个时期分三部分进行叙述。
  聚行创立于民国四年(1915年),在创立之时,正值中国社会兴办企业的热潮勃发之时。在此时代背景下,聚行以股份两合公司的企业形式宣告成立。银行股东分为无限责任股东和有限责任股东,无限责任股东为银行的创办家族——杨氏家族成员,负责银行事务;有限责任股东为杨氏家族亲友,增加银行资本。杨氏家族控制银行内部,在银行建立“三级管理”的组织体系,业务展开顺利。
  聚行经过几年的发展,便遭遇军阀的压榨、官僚资本势力的觊觎,以及杨氏家族内部的纷争,银行发展受限,聚行于1937年由股份两合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改组后杨氏家族对银行的控制力减弱,银行内部建立起一套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的治理结构。聚行改组后扩大了银行资本,银行业务范围也随之扩大,但由于时局影响,银行的经营举步维艰。
  中国共产党解放中国后,就立即着手对金融业进行控制,对私人金融业进行整顿和改造,鼓励其进行联营、合营。聚行在解放前经营困难,银行全面亏损,为挽救危机,聚行加入联营、进行改革,虽有所成效,但仍旧杯水车薪。为了自身发展,聚行顺应时代潮流,于1951年参加公私合营。参加合营后,银行股份中加入公股的成分,银行业务由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进行指导,聚行业务得到恢复和发展。
  聚行从创立到参加公私合营,经历了两次改组,一次对其公司形态进行了改变,一次对其公司性质进行了改变。聚行的创立及两次改组是顺应时代、追求企业自身完善的抉择,聚行的历史是当时中国企业在时代潮流中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