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公益服务“以钱养事”改革研究
【6h】

农村公益服务“以钱养事”改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文献梳理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研究内容及其文章结构

第二章 “以钱养事”改革的发展历程

一、“以钱养事”改革的由来

二、“以钱养事”改革的做法

三、“以钱养事”改革的发展情况

第三章 关于“以钱养事”改革的争论

一、“以钱养人”还是“以钱养事”?

二、乡镇站所撤销还是保留?

三、政府“甩包袱”还是体制机制的新探索?

四、农村公共服务是政府还是市场化?

第四章 多视角下的“以钱养事”改革

一、政府视角下的改革:体系再造与制度创新

(一)构建精干效能的服务型政府

(二)财政保障是改革持续发展的重要“推进器”

(三)农村公共服务的理念更新与绩效提升

二、民众视角下的改革:农民群众话语权的阐释

(一)基本公共服务权益的保障

(二)农民的观念与态度的转变

(三)民众参与及公共需求的表达

三、社会视角下的改革:农村社会土壤的成长

(一)市场机制: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创新

(二)社会力量: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第五章 “以钱养事”改革的社会基础

一、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机制不成熟

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存在诸多限制

三、公共服务运作过程中农民参与度不高

四、农村公共服务法律制度建设举步维艰

第六章 “以钱养事”改革有待深化

一、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市场体系建设

二、加大农村公共服务社会力量培育

三、促进农村公民社会发展

四、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政策法规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湖北省咸安区推出的十余项重大改革中,最具争议的是“以钱养事”改革。这项改革所进行的农村公益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探索,引起了众多学者的争论,甚至产生巨大的意见分歧。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这项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有的学者从公共物品理论、市场理论、政府采购理论以及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中论证了这项新机制存在的合理性理;另一些学者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层面都全面否定了这项改革;大多数学者肯定了这项改革的巨大成效,但也发现了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不足,需要后续改革进一步完善。对“以钱养事”改革研究的梳理,可以了解这项改革的发展历程,对它的由来、做法以及发展情况有清晰的认识,进而在此基础上,分理出不同学者的观点并对它进行多维向度的解析。通过对这项改革进行学术上的梳理、回顾和反思,分理出不同学者在这项改革中的不同视角,以期为不同视角的研究与批评提供一个参照性的平台。
  本论文试图从政府、民众和社会多维视角来探析和审视“以钱养事”改革。政府的视角也是基于改革的视角,体现的是政府运作的逻辑,通过机构人员的精简、财政制度的改革来构筑精干、效能的服务型政府;民众的视角,除了基本公共服务权益的保障之外,主要体现在农民的观念与态度的转变以及民众参与及公共需求的表达上;社会视角侧重的是市场化的运作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方向,主要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创新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对“以钱养事”改革进行多维视角的分析,并把它放置在农村社会中来考察,从现实基础来说,改革还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从过去的“管治”到现在“合作”的转变,这对社会的可承接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既需要政府机构精干、高效,也需要社会本身的健全与完善,两者缺一不可。目前而言,存在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机制不成熟、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存在诸多限制、公共服务运作过程中农民参与度不高、农村公共服务法律制度建设举步维艰等问题。因此在后续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公共服务社会力量培育、促进农村公民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政策法规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